刘协听刘伯温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矛盾的,他不希望丁原死,也想掌握并州大权。
为了大汉,为了自己能在这个乱世活下来,就得做一些自己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将来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就不会有人提起自己的一些小瑕疵。
刘协问道:“军师已经有了安排?”
刘伯温道:“还没有,要想行事,就必须清楚丁原的生活作息。若真如大王所说这几天丁原会和臣交往密切,那臣正好可以观察一下。”
刘协突然想到了爆表出来的冉闵,他现在还在雁门关,这可是比吕布还猛的武将啊,还有刘裕和陆文龙。刘裕就在洛阳,是皇帝的私生子,自己的兄弟,就算不能收入麾下,做个盟友还是可以的。至于陆文龙,那就便宜了江东诸侯了。
想到这里,刘协问刘伯温道:“军师,你觉得本王去雁门关抵御匈奴如何?”
刘伯温思索了一下,道:“臣以为大王现在就待在晋阳,若匈奴来犯,大王再提出去雁门关。大王若突然提出去雁门关,会让人觉得奇怪,而且丁原也会极力劝阻。雁门守将名唤张辽,臣听说他在并州是仅次于吕布的武将,深受士兵的爱戴,大王现在去雁门没机会立威。”
刘协奇怪道:“本王不明白,如果匈奴来犯,丁原应该更不会让本王去雁门关才对,军师何意?”
刘伯温笑道:“大王,到时候臣向丁原进言:若大王亲临雁门,必能鼓舞士气,使并州军所向披靡。那丁原就会同意了。”
刘协点头表示同意,随即道:“那就拜托军师了。”
两人又商讨一会之后,就都去休息了。
这几天刘协深入简出,丁原却时不时地来找刘伯温请教问题,同时着手建造烽火台,让吕布和高顺二人带着部队巡逻,并州的情况大概都是刘伯温告诉刘协的。
首先刘伯温了解了丁原的作息和并州全境的状况;
其次刘伯温帮助丁原解决了许多繁琐的事务,这让晋阳城的文武都对刘伯温十分钦佩,就算是吕布都对刘伯温礼遇有加。而刘伯温自然也将这份功劳都按在刘协的头上,现在晋阳的百姓都在议论不让刘协离开;
还有,在建造烽火台期间匈奴想要阻止,都被吕布和高顺打退。
一切准备就绪,也就是在烽火台建成三天之后,刘伯温告诉刘协机会来了。匈奴突然向雁门关出兵,兵力大概有七万。
匈奴单于于夫罗听说刘协在并州让丁原建了烽火台,派部下阻止,结果吃了大亏,现在集合大军,扬言要打破雁门关,攻入晋阳,活捉刘协。
丁原召集文武在议事厅议事,因为刘协不是并州的官员,所以刘伯温和麾下武将都没有参与议事。
丁原说道:“如今匈奴大军来犯,不知各位有何应对之法?”
吕布作为武将之首,当即表态:“义父,孩儿认为应当出兵与匈奴决战,一战而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