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主定下来了,现在就忙着统计兵马和粮草。盟军需要一个先锋,众诸侯也晓得西凉民风彪悍,军队战斗力定然不会弱,没有人会愿意在最前方对抗西凉军。
袁绍是盟主,不会做先锋。刘协和刘备是皇亲国戚,不会随便将自己陷入战场。其他诸侯明哲保身,不会主动做这个冤大头。
因此先锋这个重任一直没有定下来,这倒是给了董卓许多应对的时间。
洛阳
贾诩知道这次自己很难帮助董卓打赢,所以在临走之前拜访了王猛。贾诩这个人精,从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别人。他早就看出来王猛的才能不一般,便想求他能不能为董卓出谋划策。
王猛一开始极度不愿意,经过贾诩的一阵劝说,也有些绷不住了。王猛怕盟军进京后争抢刘辩,造成比现在更可怕的景象。即便董卓打败盟军,估计也会吸取教训,不会像以前那样过分,最后还是答应了贾诩。
贾诩问王猛哪方会赢,王猛认为双方都会败,相国会丢掉洛阳,盟军在得到洛阳后会瓦解。
这和贾诩预想的结果差不多,这次去虎牢关,不光要挡住盟军,还要保证自己不被盟军盯上,不然天下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王猛也提醒贾诩,冯胜是大将之才,两人要多多配合,瞅准时机出击,定然能让盟军吃到苦头。
对于此次的战事,王猛已经看到了结局,但是不能就这么让盟军攻破虎牢关。只要虎牢关一破,朝野震荡,洛阳根本不需要盟军攻打,所以王猛一定会帮董卓赢几阵,不让盟军太嚣张。自己也想通过作战寻找明主。
这几天可把董卓愁坏了,吃饭吃不好,睡觉也睡不着。
这时王猛求见董卓,道:“相国大人,下官对此次战事有些看法。”
董卓见是王猛来这里,道:“是景略啊,不知有何高见?”董卓是个信任自己部下的主公,对于王猛的能力从不怀疑,所以他的意见也是很看重的。
“回相国,下官以为,叛军必然派大军攻打虎牢关,相国当亲率大军前往虎牢关督战。至于司州其他关隘,相国也必须派兵驻守。”
董卓疑惑道:“景略啊,叛军势大,咱家要是跟他们硬碰硬,恐怕占不到什么便宜。再说咱家离开了,那洛阳岂不是没人驻守了,就怕那些大臣与叛军里应外合,那可就危险了。”
“现在叛军的首领是袁绍,相国可将袁绍在洛阳的家眷都抓起来关入大牢,这样可使叛军投鼠忌器。若是相国只是守着虎牢关,只怕会被攻破,应该在防守的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这样才能击垮叛军,一味防守只会让相国大人更加被动。”
王猛是个有大局观的人,为了陛下的安全,牺牲几个人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袁家势力太大,不削减一些,会影响皇帝的决策。
董卓听了王猛的意见后信心倍增,甚至有把握战胜盟军。
“哈哈哈哈,景略,平时看不出来你居然有这样的本事,看样子你的才智不下于贾诩李儒,以后就留在咱家身边。”
王猛道:“相国过奖了,只是相国离开后,当派一心腹留守洛阳,以防生变。”
“说的是,咱家这就去把袁家的人都抓起来。”
过了两个时辰,袁家所有人都被甲士抓来集中在皇宫,刘辩和众大臣就这么看着,却也无能为力。
董卓穿着铠甲,跪在刘辩面前,道:“启禀陛下,臣已将城内乱党抓获,请陛下下旨,将这些通敌叛国的人下到大狱。”
自从董卓入京之后,所有事情都是他来决定的,刘辩只是坐在那里看着而已。这次董卓突然征求刘辩的意见,刘辩反而有些不适应。
刘辩愣了一下,战战兢兢地说道:“敢问相国,袁爱卿犯了什么罪,要把袁家一家都下到大狱。”
“陛下,袁逢之子袁绍为五十万叛军之首,不日就会攻到洛阳,咱家将他们抓起来好让袁绍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袁逢站起身来,大叫道:“董贼,我袁家深受皇恩,起兵救陛下于水火之中,天经地义。等我儿攻入洛阳,定将你这肥猪千刀万剐。”袁逢也知道今天是活不了了,就像痛痛快快地骂董卓一会,不想死的时候还受着气。
可是袁逢不知道董卓只是想把袁家的人关起来,并不是想杀他。可经过这番话,董卓一时没憋住火,直接拔出剑走到袁逢面前,将剑刺入袁逢的胸口,对着刘辩道:“陛下,您看到了,咱家没想杀他,他却辱骂咱家。现在这种情况可不能责怪咱家啊。”
刘辩对董卓也没什么办法,道:“爱卿助朕消灭乱党,何罪之有。只是这袁逢位居三公,门生遍布天下,若不厚葬恐怕说不过去,葬礼之事就交给王司徒。”董卓也不在乎什么厚不厚葬的,就没说什么,这也是刘辩唯一能为袁逢做的了。
剩下的袁家人看到家主都被杀死了,就没人敢出声。袁家的管家胡惟庸,也就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见到袁逢死了,眼珠子一转,心里想着怎样能换个主子。
就在董卓要离开时,起身道:“相国,小人有话要说。”
众人诧异地看着胡惟庸,董卓也很惊讶,没想到这时候居然有人敢说话,道:“你是何人?”
“小人是袁府的管家胡惟庸,袁家主很照顾小人,所以葬礼一事能不能让小人跟着司徒大人一起操办,也算是小人尽的最后一点忠心。”说着还掉了眼泪。
董卓见他不姓袁,倒也没怎么在意,道:“随你吧,要是司徒大人愿意,咱家没什么意见。”
王允向来喜欢忠义的人,见到胡惟庸如此忠心,就想把他收到自己府上。
王允道:“既然如此,那就跟老夫来吧。”其他人眼巴巴地看着胡惟庸跟着王允走了,心中很不是滋味。
经过这么一闹,洛阳城安静了许多,安静到没有一点生气。董卓将王猛留下,给他两万兵马守着洛阳,自己带着剩余的二十万人赶赴虎牢关。
盟军
各路诸侯集中在大帐,听说董卓亲率大军赶赴虎牢关,一个个着急地好想热锅上的蚂蚁。
孙坚见大帐里的人听到董卓来了,害怕的不得了,于是主动请缨要做先锋。
在场的人都晓得孙坚的武艺,也知道他手下士兵的战斗力强悍,他做先锋是最好的选择。
袁绍拱手道:“孙文台将军做先锋,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