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篇(第2页)
几个人都看着季衡,季衡放下手里的墨条,擦了擦手,才对着宋太傅躬身行了一礼,因是皇帝要听他的回答,所以,他又对着小皇帝行了一礼,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弟子认为徐公子和赵公子说的,都是着重在这则论语的故事上,来谈论孔圣人,子渊,子路,我觉得他们说得很好。
他这样说,赵致礼就勾了勾唇笑了笑,徐轩则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小皇帝则说道,就这样?
季衡也笑了一下,又看了宋太傅一眼,见宋太傅没有表示,才又说道,皇上,因为徐公子和赵公子已经将意思解释了,我和他们的理解差不多,但是他们却没有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那我就说说我对这一句的理解好了。
这一句才是最有深意的一句,连孔圣人其实也没有豁达地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季衡只有九岁不到,居然想说这一句,不知道他又能说出什么来。
宋太傅于是也来了些jīng神,看向他。
季衡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孔圣人,是能任用我时,我就把治国之道推行于世,不能人用我时,我就将此藏于身;便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意。此言豁达潇洒,但甚少有人能够做到。他说到这里,黑幽幽的眸子就看向了宋太傅,宋太傅是少年得志,先皇在位时,对他诸多赞扬,之后先皇驾崩,他被朝中排挤,正好借着回家丁忧远离朝堂,这也算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了,只是不知道他在舍之则藏的时候,心中是否有怨愤。
宋太傅对上季衡的目光,心里便是一凛,因为只是那么一眼,让他觉得季衡似乎把他看穿了一般。
不过,季衡已经在瞬间将目光垂下了,让他觉得刚才那一眼只是一个错觉。
季衡继续道,不过,在弟子看来,弟子是不会去做这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人的。
宋太傅对此都提起兴趣来了,觉得季衡年纪虽小,言论却让人意外,为何?
季衡抬头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然后才说道,人生在世,本就不长,趁着还活着,自然要竭尽全力地达成自己的目的,弟子认为,舍之则藏,未免太懈怠了。诸如太傅您,即使丁忧在家,也在继续育人,还写了庭训之书,父亲用此教育于我,说让他感佩。所以,如诸葛孔明先生所言,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才是我辈该有之志,不然愧对皇上的看重了。曾子曾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大丈夫若是有才,身上便有相等的重任,弟子认为不能逃避。故而舍之则藏,弟子认为不可取。
季衡说完,虽然有故意拍马屁之嫌,还是既拍了宋太傅,又拍了小皇帝,但也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宋太傅于是对他点点头,道,回去坐下吧。
季衡躬身一礼之后才回到位置上去,自从进了这书房,他倒是一直以礼仪为先。
皇帝目光幽深地看了季衡一眼,然后就些微垂下了头,似乎在思索什么,而赵致礼和徐轩则多看了季衡几眼,大约也是想不到季衡会说出这种话来。
宋太傅这下转向小皇帝,道,皇上,您对此有什么见解么?
小皇帝道,三位爱卿说得都很好,让朕倒有些不好意思将拙见说出来了。
他虽然这样谦虚了一下,但之后还是说道,孔圣人说,‘bào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朕认为,用人之术,用人既要有bào虎冯河之流,也要有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只看在何时用何人罢了。倒是季卿所言,让朕甚是感动。能有此种臣子,是朕福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