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烈做出的决定,宋氏自然知道。
她也没想到杨守文的舅舅,居然是荥阳郑家的人!荥阳郑氏,那可是不输于范阳卢氏的存在。五姓七宗这种门阀贵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绝对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宋氏当然愿意杨瑞能够和郑家搭上关系,这对杨瑞而言,绝对有天大的好处。
同时,她也更加感激杨守文。
因为她知道,是杨守文给了杨瑞这样的机会。如果没有杨守文的存在,杨瑞想要和郑家搭上关系,天晓得要等什么时候。更重要的是,宋氏发现,她对自家的枕边人,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了解。杨守文的舅舅是郑家人,那么杨承烈又是什么人?
一想到这里,宋氏就有些担忧。
她一个商贾之女,如何能够配得上高门贵胄?
宋氏目送杨守文离开,突然道:“奴奴,以后要记得,对你大兄更多敬重。从现在开始,咱们这个家除了你阿爹之外,便是你大兄!记住,且不可有半点怠慢。”
杨青奴闻听,露出茫然之色。
不过她还是顺从的点点头,轻声道:“阿娘放心,奴奴以后一定听大兄的话。”
……
杨瑞决定前往荥阳,但也不可能马上动身。
毕竟,和荥阳郑家太久没有联络过,也需要做一些准备。似荥阳郑家这种数百年高门贵胄,自有一番规矩。如果不懂得规矩就冒然登门,很容易被对方耻笑。
杨守文再三叮咛,你这次去荥阳,代表的是我杨家的脸面。
这也让杨瑞有些紧张,甚至感到忐忑不安。
高门贵胄是什么样子?
他不知道……自幼在昌平长大,杨瑞去过最远的地方,恐怕就是蓟县。不过按照母亲的说法,蓟县最厉害的田家,在郑家面前也算不得什么。这更让杨瑞感觉压力倍增。
好在,杨承烈当年也算是贵胄子弟,对于高门贵胄的规矩,了然于胸。
在闲暇时,他就会教导杨瑞一些关于郑家的规矩。
不仅是杨瑞要学,就连随同杨瑞一同前去的宋安也要学习规矩。
不知不觉,两天过去。
这天,杨守文正坐在家里给幼娘和青奴讲故事,杨瑞突然间从外面慌里慌张跑进来。
“大兄,大事不好了。”
“怎么了?”
杨守文抬起头,看着姿容有些láng狈的杨瑞,咳嗽一声道:“姿容,姿容!二郎,阿爹和你说过多少次,一定要注意姿容。将来你到了荥阳,这么慌张定会被人耻笑。
阿爹不是说过,要有泰山压顶,面不改色的风范。”
这两日,杨承烈教导杨瑞规矩的时候,杨守文有时候也会在一旁聆听。
在他看来,所谓名士风范绝壁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看着杨瑞眉头坐卧行走都要遵循规矩的模样,他就暗自庆幸,没有答应老爹的要求。否则现在难受的,怕就是他杨守文了!
第八十二章 卢永成归来(下)
杨瑞啼笑皆非,“大兄,你还有心情调笑?”
“怎么了?”
“卢永成回来了!”
“哦?”杨守文站起身,示意幼娘和青奴去一边玩耍。
“回就回来,又何至于如此慌张?”
杨守文走到杨瑞身边,轻声笑道:“再说了那卢永成是昌平主簿,他回来又有什么稀奇?”
“不是,那卢永成……”
杨瑞连连摇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之后,低声道:“卢永成这次回来,还带了不少人。我刚才听人说,有什么都督府的长史也来了,如今他们已经到了县衙。”
都督府长史?
杨守文一怔,脸上的笑容随即隐去。
这幽州都督府的前身,是由隋文帝设立的幽州总管府,专门为抵御突厥而建。
隋炀帝大败突厥之后,北方压力骤减,曾一度撤销总管府。
然而在隋末唐初,东突厥趁中原混战,东山再起,一度成为威胁唐王朝的心腹之患。所以,唐高祖李渊在建唐之初,就承隋制重开幽州总管府。其首任大总管,也就是后世人耳熟能详的罗艺,辖幽、易、平、檀、燕、北燕、营、辽八州之地。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