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赛玉听了,眉头一皱,问道:“推广大棚?如今怕是不合适。”
苏锦南有些意外,怔了怔问道:“却是为何?这大棚菜销路甚广,如今只有成安和京城种的好,各地纷纷上书要求……刘大人指导种植,刘大人也禀明皇上,皇上准了,这有何不妥?”
林赛玉叹了口气,说道:“大官人有所不知,这大棚菜小规模种植图个新鲜尚可,若要大规模的推广,没有塑料……厄……我是说没有好的材料,地暖采光都达不到,势必影响收成,再者如今大棚菜获利颇丰,求种者必然趋之若鹜,这样一来,产量增长价钱必降,并且区域化的种植,很容易引起大面积的虫害。”说到这里,林赛玉叹了口气,这样的事她见得还少吗?最早是棉花的教训,最近则是她种植果园,看到巨大的效益后,四邻八村的人都跟风推掉农田栽种果树,结果不仅没挣到想象中的钱,反而造成大面积的虫害,串果种,滞销,将她林赛玉的果园差点拉下马,幸亏她早防着,采取了多样种植,才挽回了损失。
“时令时令,违了时令则为妖,古人这句话,不可不听。”林赛玉说道,看着面色凝重的苏锦南,“再一步说,如今天下苍生,能吃饱饭尚且不易,哪能腾出良田种植不能果腹的蔬菜水果?一旦天气不好冻害怎么办?一旦虫灾发生无收怎么办?古书云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妇人认为,与其推广有着短期效益的大棚菜,不如将淤田上种植成功的稻子,大力推广的好。”
苏锦南听到这里,不由起身,慢慢道:“大娘子果然不愧农神娘子称誉。”
林赛玉说了半日,却得来他这一句话,不由脸一红,低头道:“大官人也来取笑我,我也只是随口说说,种地看似简单,却也是有风险,”说着叹了口气,心思幽幽的飘向那遥远的京城,那个人,如果不是因为她,也许不会处在那个看似风光却凶险无比的位置,“尽人事听天命,不小心是不行的。”
话说到这里,屋外的雨渐渐停了,只剩下屋檐的水滴答滴答的砸在地面上,发出有节奏的敲击声,chuáng上的全哥呢喃的翻个身醒了,林赛玉忙过去看他,苏锦南站在屋中,仔细的回味那一番话,如果换一种方式,她的意思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保证大棚菜如今的高价值才是对天下万民最好的事?
在第二日林赛玉继续她游览行程时,苏锦南的一封书信快速的向京城而去,这封信将在朝堂上引发大范围的争论,也让刘小虎迎来了为官生涯中第一次意见被质疑。
第87章 好奏折李二爷喜获圣赞
熙宁十年五月,京城的天气已经完全褪去了寒意,chūn天到了尾声,炎热的夏日就要到来了,皇帝坐在宫内的小轩里,看着临窗一树海棠开得正好,引来无数蜜蜂盘旋,期间夹杂两只蝴蝶上下飞舞,一阵微风chuī来带进柔柔花香。
不过此时的皇帝心情并不是很好,虽然新皇子建康成长带了许多欢愉,但不幸的是曹太后上个月染了风寒,吃药吃了一个月,还不见好,说起来,曹太后今年已经六十一岁,是到了病多发的年纪。
皇帝叹了口气,换了个姿势,揉揉有些发麻的胳膊,目光落在另一边的亭台楼阁上,不过南征jiāo阯的郭逵就要得胜班师回朝了,虽然没有活捉贼子李乾德,但也出了皇帝心中一口恶气,是该让枢密院考虑封赏了。
但是皇帝又想起一事,顿时又不高兴起来,唉,为什么他这个皇帝做的如此难?
“宣中书省吴充、王珪晋见。”皇帝将桌案上一本奏折摔了摔,对身旁的内侍吩咐,看着内侍匆匆而去,将那本奏折先放在一边,捡起另外的翻看,见到其中有李定的上书,不由将眉头皱了皱,但还是耐着性子打开来看,果然见写的是:“……自彦章主计以来,具是有为时令天常之事,且休妻纳妾,治家无方,今又欲行大棚之事,以致京内外屯田风大起,青苗役法深受其害,臣以弹邪绳jian为职,安敢避默?伏望陛下察情,罢黜淤田司刘彦章。”
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刘小虎休妻纳妾的事!再远点就是因为小青年一时意气高调拜见司马大人的事!皇帝毕竟不是三岁的小孩子,这几个月来,弹劾刘小虎的奏折是接连不断,尤其是这个李定,简直就是老狗啃骨头——咬住不放,皇帝有些气恼的将奏折扔到一边,这些人怎么总是记着人家的不好,怎就看不到刘小虎劳累奔波治好河北东西路的麦灾?那可是关系几万百姓生命的大事!
“党派之争!为人小气!”皇帝嘟囔一句,心里幽幽叹了口气,又想起沈括的奏折,哼了声道,“不过,总比这个见风使舵的人qiáng!”。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