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学习的2个月,王心源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画画和雕刻各种物品,有的时候手上起泡、破皮,处理完伤口之后还要继续……
那段时间,他的作品被定期送到父亲那里,如果父亲对作品满意,他能从父亲那里收到一件礼物;假如父亲对作品不满意,那么那一天的训练就会延时。
王心源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熬过那段痛苦的日子的,只知道在叛逆情绪的驱动下,他开始画人、刻人物。他先画好一个极普通的人,然后把父亲的表情非常细致地画到画里面,刻到作品上,很快,他的作品受到了父亲的表扬,于是他被接了回去。
后来,他从父亲的助理那听到消息,说是父亲与合作伙伴聊天的时候谈到中国艺术,父亲乘机把自己刻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巧的是,那位合作伙伴正好也开始学习雕刻艺术,看到一个小孩子的作品能做得那么好,赞不绝口。这一高兴,直接促成了大项目的合作……
当时王心源听到这件事的反应是什么来着?生气,特别生气!他感觉自己就是父亲达成目的的工具。
而今天,当自己再次面临“被送走”的命运,内心那种生气、悲伤的情绪重新被挑了起来。
王心源很想把这段回忆封存,但当他发现自己所用的记录方式居然是“刻字、画”的时候,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所谓的纠结就是这样吧,想忘记又不知不觉想起。这些经历已经内化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了,让人无可奈何。他究竟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