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 总序

总序(第1页)

    邓小平的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革命。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给中国带来革命性变化。这种革命性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等层面的现实生活上,而且还表现在因现实的变迁而带来的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学学科建设上的成就方面。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让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由经济变革带来的政治体制上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在民主法制建设上,人治正在走向法治,政治的制度化正在加强,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终身制的废除和退休制度的形成。其次,在国家结构上,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简单的单一制已经转变为更加复杂的国家结构关系。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市场经济特征。再次,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过去是“大政府(国家),小社会”,现在正向“大政府(国家),大社会”的方向变化。民间社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自由越来越多。最后,在意识形态上,过去那种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封闭、激进而又教条的态度已经转变为开放、理性而又灵活的态度,因而形成了引导改革开放事业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谐社会构想。所有这些变革,都是我们在20多年前所无法想象的。当然,在政治进步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那就是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约束政府权力、使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能够得到顺畅表达的机制,以便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体制创新方面的实践,更需要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和政治学专业人才的智慧与理论贡献。

    我国的政治变革既是对政治学研究工作的挑战,又是促使政治学发展的良好机遇。我国的政治学在这种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正在快步前进。首先,在学科分类上,政治学已经从法学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级学科。其次,在学科分支上,政治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制度史、思想史而发展成为学科门类更加丰富、更加有特色的一门学科,诸如新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文化、政治学方法论等。再次,在研究方法上,从单一的阶级分析法发展成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多元化方法论,诸如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以及方兴未艾的新制度主义。最后,在问题研究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我国政治学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无视发展中的不足。作为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见证人,我们不能不为政治学发展中的结构性缺失而忧心忡忡。比如,就专业刊物而言,不要说与经济学、法学和历史学比较,就是和政治学的二级学科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专业刊物的数量也是少之又少。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政治学的发展,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只能散见于综合性学术刊物和大学学报。

    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政治学专业建设。自1980年恢复政治学专业以来,政治学系或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普遍性建制。而且在各高校政治学专业竞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各个高校的政治学学科建设,无不生机勃勃,成就斐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所共知,中国人民大学一直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研究重镇。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科发展中非常注重教材建设,经过专业优化组合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写的“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很多高校政治学专业和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备教科书。从已经出版的教材来看,我认为,“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体系上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教科书固然应该有通用的内容,但是在教材林立的今天,千篇一律而了无特色的教材是难以立足的,也难以为社会所认可和接受。“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中的每一本教材在体系上的创新性和独特性都是很突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踏诸天万界 重生之嫡女上位记 重生之璀璨的逆袭 剑鬼蛊师+番外 系统教我如何自救 宅婿崛起 傻王别装了,丑妃靠美色称霸京城了 重生学霸,不会真以为学习难吧? 变身在美漫 趁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