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明武中兴 > 第五章:朱慈炅进驻井冈山;李自成陕北反大明

第五章:朱慈炅进驻井冈山;李自成陕北反大明(第2页)


    首先粉墨登场的是崇祯皇帝的掘墓人———李自成。

    李自成,公元1606年9月22日生,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者,本名李鸿基。

    李鸿基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驿站当驿卒(相当于现在的邮政快递员。)然而崇祯二年朝廷裁撤驿卒,李鸿基因错“下岗”。又因欠了恶霸艾举人的高利贷还不起被抓去拷打,本欲游街致死,幸得乡邻救出。要说李鸿基忍气吞声也能活下去,可是老天偏不从人愿。

    这段时间李鸿基老觉得乡里乡亲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可是又想不起来哪里不对劲。

    有一天李鸿基因有事回家太晚,走到自己房间门前刚要敲门,忽然听到房内传来男人粗重的喘息声和女人的娇吟声,李鸿基心里再无迷惘:原来乡邻们的不对劲源自这里。

    他没有惊动这对狗男女,而是拨出花马剑默默站到阴影里。等到那男人完事心满意足的走出房门拐过墙角,李鸿基窜出去一剑斩下他的“狗头”。回到家里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当他老婆撒娇完毕转过身去,李鸿基一剑斩下她的头胪:“念在二人妻一场,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死去,是我对你最大的仁慈。”一不做二不休,李鸿基再接再厉,又杀了艾举人。

    三条人命在身,即使在纲纪废驰的末世,官府也不能不管。于是李鸿基和侄儿李过一起逃离家乡,于崇祯二年去甘肃张腋投军。

    同年,后金大举犯境,崇祯帝召四方明军入京勤王。李鸿基所部进京途中在榆林金县闹饷,杀死参将王国和金县县令,发动兵变。

    李鸿基的造反大业开始了,但是这碗刀头舔血的饭可不好吃啊,除了胆量还要有过硬的武功。那位问了:“李鸿基一个出身驿卒且家境贪寒的人,如何在穷文富武的大环境下学得日后叱咤风云的的武功的?”众位看官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李鸿基家贫,从小给地主家放牛牧羊。地主家少爷在跟武师练武,他非常羡慕,但是他一个小放牛的武师既然不会教,再说他也付不起学费。陕北民风骠悍,李鸿基深知没有武功便无法立足的道理。于是他另辟蹊径,在去牧场途中有一条小河,他先抱小羊过河,等羊长大,他又改抱小牛过河,从无一日停歇。等到小牛长大,李鸿基练就了几百斤的气力。

    李鸿基年龄渐长,他为人四海,善交天下芵豪。他虚心向人请教,东一郎头西一棒桘学了不少武林把式。难得的是他善于总结归纳,从中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武功套路,犹其一套花马剑法为其日后叱咤风云奠定了基础。

    这使笔者想到一则笑话:

    古时有个武师开馆授徒,教出了不少出类拔萃的弟子。有个弱智小子也想拜在门下,武师既然不收。但是弱智小子天天过来纠缠,武师没办法,随便耍了一套棍法,然后把棍一扔:“去吧!”

    弱智小子欣喜若狂,回家照着练习。棍法他是没看明白的,但是武师最后扔棍子的动作他是记熟的。每当他胡乱耍了一套棍法以后,便把棍一扔,大喊一声:“去吧!”

    三年后有人挑战武师的武馆,将武师和他的高徒们打得满地找牙。弱智小子刚好赶到,发现有人敢踢他“师傅”的场子,登时火冒三丈,一步步爬上擂台,一顿乱棍打得挑战者没了脾气,最后对着他把棍一扔,大喊一声“去吧!”,把挑战者扫下擂台,摔得骨断筋折。台下观众及武师和高徒看的目瞪口呆:“这样也行?!”

    呵呵,这和李鸿基练武有异曲同工之妙。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李鸿基造反后投了几家“掌柜”,纷纷宣告倒闭。最后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在其手下任闯将,从此大明为之变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太古魔帝 这个影帝有点甜+番外 拾恩录 名妃倾国 混沌祖龙诀 校草养的小龙崽逃跑了 木叶之逍遥刀神 团宠农家奶凶小龙宝 阮安蓝顾霆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