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页)
姜青欢并不记得这人,只说:“去找她把我昨夜交给她晾晒的帕子拿来。”
“是。”
魏长月果真亲自包了饺子,等她回来,三人其乐融融地用了晚饭。
三人聚在一起喝茶,说话时候,有宫中侍人被引进来,行礼道:“大长公主,郡主,县主,皇上欲半月后举行秋狝,皇后娘娘命奴才来邀请诸位随行,还请早做准备。”
魏长月点头,说:“你去回了皇后,就说本宫年纪大了,就不去了。郡主会携县主一同前去。”这些年,魏长月已经鲜少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那宫侍答:“是。”弯着腰退了出去。
魏长月转头又叮嘱道:“我明日就回府了,你也不是第一次去秋狝了,该准备什么,都一一办好,这回欢儿她父亲不在,你要格外小心些。”
楚熙点点头,说:“母亲不在将军府多待几日?”
姜青欢也说:“外祖母,再留几日,陪陪欢儿可好?”
魏长月慈祥地看着二人,说:“将军府离公主府不过隔了两条街,公主府中总不可空着,你们若是想我了,随时去就是。”
姜青欢点头,也不再强留。
次日一早,姜青欢与楚熙送回魏长月,楚熙开始着手准备秋狝事宜,她下午才上课,上午倒是闲了下来。
走到后花园中木亭里,她看着满园秋色,倒是来了几分意趣,道:“许久未曾弹琴了,有些手痒了。”
云笙立马会意,说:“县主稍坐片刻,奴婢这就去拿琴来。”
姜青欢点头,斜靠在亭子栏杆边,云簌拿了鱼食来,问:“县主可要喂喂鱼儿?”
姜青欢随手接过,小撒了一把鱼食在水面上,只见藏在水里的红色锦鲤马上扎堆的浮起来,抢着吃食。
云簌唤人焚香,为她打水来净手,云笙不一会就抱了琴来,放于亭中石案前。
姜青欢试了音,不出所料,是把上好的琴,她看着琴弦,又想起幼时姐姐握着她的手,一点点教着,她长叹一口气,凝神于琴弦上,一曲《秋风词》在她手下悠悠而出。
“呜——”弹至一半,一道箫声猝然插入合奏,姜青欢微顿片刻,又继续弹着,与箫声合着调子。
如怨如慕,如痴如醉,云簌云笙都听痴了,虽然以前也常听姜青欢弹琴,但是今日,加上着箫声,竟然是往日所不可比拟的好。
再好听的曲子,终有完的时候。
琴音落,萧声止。
罗清怨从亭后缓缓而出,手中拿着玉萧,向她拱手,道:“县主,不请自和,望见谅。”
姜青欢起身道:“一音尚显得寡淡,应多谢罗郎君以箫声和之。”
罗清怨问:“县主琴技高超,这一曲《秋风词》可是为思念将军所奏?”
姜青欢自然不可能与她说,她思念的,是她前身亲姐,只道:“是。”又反问:“却不知罗郎君可有相思之人?”
罗清怨淡然道:“思念的人太多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作答。”
姜青欢听了这话,也不知道是何意,见他没有说的意思,就没再多问。
“对了,这方白帕是罗郎君上次放在我这里的。”她将白帕随身带着,就是想什么时候遇见了好还给他。
罗清怨接过,说:“县主有心了。”
“还要多谢罗郎君上次相助呢。”
罗清怨将白帕收入袖中,却不想袖中其他物件不慎掉了下来。
姜青欢弯腰为他拾起,发现是一片竹制的书签,上面被人用小刀极其仔细的雕刻出复杂的花纹,如丝相连而不断,十分精巧。
姜青欢道:“这书签好精致。”她又见书签尾端有一圆形小孔,应该是用来系穗子的,问:“不知罗郎君何处所得?似乎还差条穗子?”
罗清怨一边接过,一边说:“一直看书,也无趣的很,就自己刻了这书签,只是……”罗清怨笑道:“本想自己完成,却发现最后被难倒在结尾上,罗某,不擅编绳结。”
姜青欢轻笑道:“这有何难?若罗郎君不嫌弃,交给我就是。”
罗清怨倒也不扭捏,干脆地将书签又递给她,说:“怎会嫌弃?那就劳烦县主了。”
姜青欢接了书签,说:“我做好了,就派人给罗郎君送去。”
罗清怨拱手道:“多谢县主。”
姜青欢笑着摇头,请他坐下喝茶,罗清怨推辞道:“本就是偷得一刻闲,我该回去温书了,谢县主好意。”
姜青欢知道罗清怨明年要参加科考,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只让云簌取了些好茶,送予罗清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