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漫漫夜路(第2页)
“因为我是这个村庄的后人。沈省恰巧也是一位。”郭小飞没有理会杨与白显露在脸上的不可思议,继续说道,“一九二五年,民国《科学》杂志的科探小组到平城一带考察,无意间发现了八木村,随之,村庄就逐渐被暴露在了大众视野里。为了让村庄回归宁静,村民们决定放弃原有的生活,以家庭为单位,各自到外去谋生。当年,中部许多大省份都闹了大饥荒,许多村民们被逃难的人流冲散,失去了踪迹。”
“后来,一些人带着家谱回到村庄,把各自手中的那份家谱挂在那早已不完整的族谱下面。慢慢地,这便成了八木村每五年一次的回乡朝圣之旅。这当中就包括我的长辈和沈省的长辈。我跟着我爷爷去过一次,在偶然间,我在上面看到了沈省的名字。”
“路长又是怎么知道的?”
“看到你发给我的短信时,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郭小飞说道,“但一想,路长不会毫无缘由地作出购买十五套相变冷却服的举动。于是,我联想到了路氏家族。顺着它,我查了前往平城一带考察的科探小组名单,在当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名字,叫路简则。路长应该是通过他挖出了关于八木村的线索。”
“路简则在路氏家族的身份并不低,是一名海归的医学家和生物学家,但同时也是一名vhl综合征患者,只不过当时这种病还没有被正式命名。他想凭着一己之力改变家族被怪病支配的命运。我想,在执念这一点上,他和路长非常相似。”郭小飞停顿片刻后补充道。
“如你所说,八木村的村民已经四处谋生了,路长此行注定不会有什么收获,你又何必急着跑这一趟?”杨与白再次问道。
郭小飞摇头。“据我爷爷说,八木村当初决策去留时,四十岁以上的人都留了下来,但具体藏在了村庄附近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我怕路长侥幸地找到他们。”
杨与白没有再问什么。一会后,他透过后视镜,把注意力转向了坐在后座上,一直没有发言的沈省:“沈省,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八木村的事情的?”
“十六岁那年暑假,爷爷来我家,并和父亲吵了架之后。”没想到杨与白会冷不丁地向他发问,沈省先是一愣,然后别过头看向杨与白,用平淡的语气回答道。也是那时,他知道自己天生怪力原来有根源可循,长寿对他来说是一件如此的简单的事。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觉得那是一种沉重的累赘。
如今,再次听到关于八木村的事,而且还是从有着相同血脉的郭小飞嘴中,沈省都有些不清楚这应该算机缘巧合还是阴差阳错。他甚至后悔答应郭小飞一同前来了。
“看来你不太喜欢这样的血脉?”杨与白察觉到了沈省眼角的那丝感伤。
“是的。对我来说,它并不是好的东西。”沈省如是说道。
“既来之,则安之。不过,这一趟出来,我们一定会呆一到两天,万一半青一个人忙不过来怎么办?”杨与白转换了话题。
“这个问题,我和半青商量过,她说她会量力而行的,而且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比较多,我确实应该招个人了,半青那边又恰好有觉得合适的人,应该很快就能入职。我回去之后,半青会选择转兼职。”
“那样,她能轻松一些。昨天,半青来我家做客,听她说,你是辍学开的咖啡屋,很有魄力啊。”杨与白继续说道。他的话语中没有轻蔑,而是有着赞许。
“魄力谈不上。我的专业是建筑设计,本就学得一般般,又赶巧碰上了地球的大灾难,这才有了毕业不靠专业谋生的想法。好在,我是幸运的,我的父母很支持我。”沈省谦虚地笑着说道。
大约十二小时后,三人到达长治市。一路上,他们轮换着休息,精神状态都还不错,所以到市里某条街道找一家早餐铺吃了早餐,稍作休息之后,通过这座城市唯一的一座“阀口”上到地面,驱车前往平城镇西村。
车停在小矮山前的一段山村公路上。公路右侧有一条蜿蜒地延伸向小矮山深处的荒芜小道,小道四周的野草因为烈日的暴晒,已经泛黄、枯萎,其左侧的低洼地带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池塘,水几近干涸,里面的鱼已经尽数死去,发生了严重的腐烂。
郭小飞在最前面领路,杨与白和沈省依次紧跟
绕过小矮山,小道便戛然而止了,他们想要继续前行,就必须在山林间临时开辟出一条可通行的道路。不过,有郭小飞在,这自然不会是难题。
穿过一片山林,翻过一处山坳,顺着山势往下走时,沈省隐约发现,周围的树木要比之前看到的高大一些,也显得更有生机。抬头看了看蔚蓝的天空,此刻,他仿佛有一种鸟儿重获新生,回归热带森林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