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之日?”
文丰点点头道:“岂不闻古人云,‘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夏初间伐,盛夏主伐,此外还要收集种子,培育树苗,植树造林……每个时间都有各自要做的事情,当然也要给树木留出生长的时间。每年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开山之日’,从这一天开始,才可以开始主伐。”
佐仓掰手指算了算:“前些日子一直在植树,今天星期五,是七号,工作时把大树周围的杂树砍掉清出空间……那星期天就是9号?”
“另外,今天也是华国农历的端午节,对应东瀛的男孩节,可是东瀛把端午挪到阳历去凑合,粽子也莫得吃了。”
切间大叔哼了一声:“你应该庆幸,那些搞历法的家伙,没有把中秋节也挪到阳历去凑合!”
“中秋节搬到阳历去?”米仓发个寒噤:“那岂不是月亮都没得圆?”
墨绳倒是了解:“直到明治五年之前,东瀛用的还是天保历,过的还是华国春节。”
美星:“到现在只有横滨的华国街在过春节,当做吸引游客的手段。”
“唉……”文丰叹息。
切间大叔爬起来问道:“休息好了吧?那就回去,明天还要布置祭坛。”
……
六月九日,开山之日。
神见村最高的山峰上。
山顶有一棵老槐树,前设一座祭坛。
祭坛由三个桌子组成,一个高的放在中间,两个低的放在两边。中间高的桌子放置神位、香炉、瓜果并两碗堆成山尖的米饭,左边桌子放清水和竹节制作的瓢,右边放清酒。
神见村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聚集于此,神色恭敬。
文丰正对祭坛,穿黑色僧衣,并红、黄二色袈裟。
美星站在文丰左边,身着红、白二色的巫女服,右手持神乐铃,左手持折扇,静静矗立,裙摆随风微微摆动。
大正村长站在右边,穿黑色正装,神态庄重。
此三人,分别是佛教、神道,以及村民代表。
又用柴火一堆,将三人与村民隔开,象征着神、人之分界。
全场肃穆。
文丰先用右手持竹节瓢,舀起一瓢水,净左手,互换,净右手,饮一瓢漱口,吐出,将竹节瓢交付大正村长,大正村长以此例行,再交付美星,同样依此例行。
三人净手、漱口完毕,由大正主持点燃火把,与文丰对视,两人相互点头致意,村长将火把扔进柴火堆,浸染桐油的柴火瞬间燃起大火,浓烟冲天而起。
突然间,远方一座座山头上也应和般燃起火焰,黑色的烟气直飞上蓝色天空。
文丰霎时而动,整顿袈裟,向前半步,拿起三炷香,在空中猛地一抖,三炷香就“嘭”的一声点燃,冒出袅袅青烟。
不知是何原理。
文丰执香,于空中划圆三次,最后执香于右上方,眼神登时变得凌厉,其声朗朗,响彻在山顶,传向辽远的未知之地,对神位祷曰:
“令和元年,岁在己亥,安坐间文丰率神见村一行,开山之事也;
“先礼山神,次动斧斤,不敢自是以作,恐招不预之怨;
“首重礼仪,再修诚信,务除傲慢之习,必归所伐之木;
“行必深思,动有详虑,不可刚愎自用,以纳贤者之规;
“我辈,世居此地,千山可跃,重洋亦渡,未敢稍怠神明,恐扰洞府仙邦;
“千岁百载,是地道路崎岖,望穿秋水,盼有交通阡陌;
“十里八村,久困山岭重岩,农产牲畜,不过天生土长;
“今我一行,伐得诸木,不过解庶民之盼,用以开山铺路,建屋安宅,及有稚童求学,书本簿册之用;
“披荆斩棘,非是不惜微躯;深入荒野,但求温饱家乡;
“白首父母,祈儿功成速归;黄发小儿,祷父平安归乡;
“今携牺牲祭祀,土谷八九,瓜果二三,素酒一盏,顺致我诚,通达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