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这顿饭足足吃了一个小时——更确切地说是袁震和北一辉吃了半个小时,然后看着大司农再吃了半个小时。
要知道,袁、北二人都是镇国战士,饭量本来就不小。更何况袁家老大还是二十五六岁的“当吃之年”,但是比起大司农的胃口,他还是甘拜下风。
看大司农这个吃法,袁震终于知道传言有误,自己这位袁叔叔不是一顿吃十个人的量,而是二十个人的量,吃完了还要拿一大桶牛奶溜溜缝。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北一辉,后者却是一副久见不怪,习以为常的样子。
可是袁震实在忍不住地劝道:“叔叔,您可要保重身体啊。恕小侄僭越,您这么用膳并不是养生之道。”
“噗!”
大司农被这话呛了一口,不过他并不生气而是赞许着道:“橍芝,你果然是个实诚的好孩子。”
“好,我听你的,不吃了不吃了。”
实际上已经差不多吃完了的他拿起餐巾艰难地抬手擦了擦嘴,又艰难地从椅子上下来道:“橍芝,你陪我走走。”
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四百多斤的胖子,那可以看成一个两百来斤的人穿着和自己身体等重的甲胄——无非这套甲胄是脂肪形成的罢了。
那么胖到了这个地步的大司农居然还能自己走路,这还多亏了他是唯一一位真正的帝子之子。
“叔叔,小侄来扶您。”袁家老大赶忙起身,搀着大司农走出了飀阁。
“对了,我还没有祝贺你成为镇国战士呢……”
两人一边沿着鬷川散步,一边话着家常,说来说去就说到前几天的花街事变。
“呵呵呵……”
大司农笑着宽慰道:“橍芝,这件事情你不用担心,过几天就没人会通缉你和那位黄小姐了。”
“可是……”
袁震心说这可是“圣典教团”和“长乐玄女”联合发布的通缉令,这意味着圣祖高太后也关注了此事——真的就那么容易化解掉吗?
大司农斜睨了他一眼道:“怎么,你不相信我?”
“叔叔的话我自然是相信的。”袁家老大赶忙道。
“是啊,比起这件事情你的婚姻大事更让我忧心啊。”
大司农一副长辈的模样,絮絮叨叨地催婚道,“我在你这个年纪,克儿都开蒙了。所以你得加快一点呢。我觉得那个黄小姐就不错,好歹也算是一位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袁震不明所以地问道,“叔叔,您这是什么意思?”
“我什么意思哈哈哈……”大司农突然话锋一转道,“橍芝,你看帝国本土形势如何啊?”
“嗯……”袁家老大沉吟了一下,吐了一个字道,“乱!”
“说得很是贴切哈哈哈……”
大司农抚掌笑道:“不过我认识一位奇才说过,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天下大乱,形式大好?”
也不知道为什么,袁家老大听到这句话不由得感到很是亲切,还在嘴里咀嚼了一下。
大司农看了他一眼,又问道,“橍芝,那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大司农尸位素餐,就像外头说的那样是借债司农?”
我们大司农成为大司农之后真没有做过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原因就是没有砸过缸的司马光说过的那一句名言:祖宗家法不可变。
说穿了并不是祖宗家法不可变,而是因循着祖宗家法而形成的利益集团太大太多,以至于变革的反对力量太大,从而导致不可变。
银汉帝国既不抑制商人当官,又不禁止官员从商,所以官商一体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说的危言耸听一点,如今的帝国绝似明末的江南——各地经济是发展起来了,但是地方行政却被大大小小有着官商背景的财团所把持。
大司农上任伊始就尝试改革了一下税务,奈何遭到从下到上的全面抵制,让他的改革就像往深潭之中丢进一块石头,“咕咚”一下之后就全无痕迹。
既然不能动税收,那么他这个大司农的职能就废了一大半,
不过要说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那确实冤枉。
大司农在税制改革失败之后,索性向帝国大大小小的财团借了不少债——当然啦,因为帝国财政情况不佳,为了借债他开出很高的利息和很优越的条件,这让他同时背负上了美名和骂名。
赞扬的人说他是让利于民,斥骂的人说他是公器私用。这又有了“借债司农”的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