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苍天有眼,老子总算专业对口啦!
1919年6月3日星期六,美国太平洋时间下午三点。
加利福尼亚州,沙加缅度。
“呜!”
汽笛响起,我们袁公子乘坐的“帝国荣耀”号蓝钢(特快)列车缓缓地驶入了沙加缅度联合车站……
哦,沙加缅度就是加州州政府所在地——萨克拉门托。
沙加缅度和阿仙奴(阿森纳)、阿士东维拉(阿斯顿维拉)、碧咸(贝克汉姆)一样,是一个粤式翻译。
而在袁硕士的世界,除了规范了英文译名的大陆之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华人世界仍然延续了这个名称。
这座加州中部城市还有一个华文名称——二埠,相对应的“大埠”是旧金山,“三埠”是加州另一座港口城市斯托克顿。
从“大埠”、“二埠”和“三埠”这三个地名就可以看出当年“淘金热”中的华人移民抵达美国的地点,和大致的分布情况了。
所以沙加缅度这里的华人也不少,至少占了当地人口的半壁江山。而且“铁拳无敌”的老家也在此地。
“素舻兄,此地人多眼杂,你还是要注意……”
孙斌主席看了看帅得惨绝人寰的袁克,把“隐蔽身份”这四个字给咽了下去。
如果我们袁公子现在有COC人物卡的话,那他的“外貌数值”已经达到人类的极限——99。
“算了,要不你先去寒舍歇息几天……”
袁克眉头一皱道:“日新公,晚辈急着回扶桑,去贵处歇息就不必了吧。”
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的美利坚合众国勉强也可以称得上“基建狂魔”,有了这条太平洋铁路,他只花了一个星期就从东海岸到了西海岸,接下来自然是要买舟渡海,回扶桑继承家产——说不定还要当一当王夫的啦。
孙主席叹了一口气道:“素舻兄,你是不知道大埠和二埠情况有别啊……”
目前北美西海岸大几百万的华人也并不都是“罪民”的后代,好比说孙斌就不是。
圣祖爷占领扶桑,袁龙王搞定第二岛链,这两件事情意味着北美大陆对中国移民敞开了怀抱。
而在1850年代这个时间点,中国再一次进入了“王朝周期律”的末期。
而所谓的“王朝周期律”,实际上就是马尔萨斯陷阱——马式人口学说并非无用之论,只不过仅仅适用于农业社会,不大适用于工业社会罢了。
我大清的人地矛盾极为严重,而玉米、甘薯和土豆这些高产作物只是延缓但不能消灭人地矛盾。
最后严重到“湖广熟天下足”的湖南湖北、“天府之国”的四川都出现了百万级别的流民,这才有了19世纪初的川楚白莲教大起义。
到了19世纪中叶,广西贵州这些“穷乡僻壤”都人满为患,因为争夺田亩和水源引发的土客仇杀如同家常便饭,太平天国爆发于此也并非偶然。
在袁硕士世界的历史上,天国军队和清军集团在中国最为精华的地带——华东平原的拉锯战,还有同时期陕甘那边的乱子,这两场巨型“人祸”消灭了“亿”这个级别的人口,从而缓解了我大清的人地矛盾。
这就是为什么从道光开始,我大清就有了末世之相,结果却拖了将近百年,直到1911年才寿终正寝。
其实解决人地矛盾还有一个手段,那就是大规模的对外移民——当然啦,如果做得好那就是殖民。
所以两广福建在晚清有那么多人下南洋讨生活。
而刘髓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打通了太平洋航线,这让汉国移民有了一个新的出路,姑且就叫这些经济移民为“顺民”吧。
实际上,西海岸这边“顺民”的人数还要高过“罪民”,但是前者费拉不堪,后者武德充沛。
那个年头要在西部混得开,看的就是武德。所以一部分“顺民”也被“罪民”给带坏了,走上了胆大心黑的这条不归路。
还有一部分顺民实在看不惯罪民的所作所为,就离开了“大埠”跑到了“二埠”和“三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