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鳄鱼捕食(3)(第2页)
晋雯飞快的与松土对视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见了笑意,晋雯尽量平静的说道:“现下你们已经亲眼看到,亲身感觉到它们的厉害了,特别是在水边,别管你武功多高强,碰上这样潜伏的高手,只需要一个呼吸的时间,就够你们丧命的了,所以如非必要,万不要接近水边,以免发生意外明白么?”
“明白了,公子!”这下回答的那叫一个异口同声,斩钉截铁。
“不过你们也放心,我曾经跟你们说过,在陆地上,只要注意他们的伪装,就不用担心它们能伤害到你,因为它们在陆地上是跑不快的,所以逃命还是没问题的。”
同时也让晋雯回想起来一开始训练他们捕捉鳄鱼的技巧时他们的漫不经心,顿时很没良心的笑了。
“松土,今儿个晚上,咱们也吃羊肉吧!”
向来沉默寡言的松土,这下也有点忍禁不住公子的促狭了,不过转眼看看这二十几个闻羊色变的大老爷们那铁青的脸色,那心里冒出来的爽快是什么回事?
经过前一日的刺激,晋雯将那些未来的饲养员打发去所有的瞭望塔观察鳄鱼的生活习性,做记录去了,相信他们会很用心去完成自己的“研究报告”的。
而晋雯,当然依旧去忙活她的农田,二百多亩的荒地开荒之后,除了内围墙圈出来的地之外,还开出了将近一百五十亩的水田,一百多亩的旱地,且不论这地的好坏,晋雯此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了。
即便晋雯算得上农桑世家出身,按说对于耕田种地的技术问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难处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人手帮忙,就更不在话下了。
理想确实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首先在育苗上就遇到了难题。
其一,晋雯的地本来就是开荒的头次地,地力肥力均不能与长年耕种的熟地相提并论;其二,紫金县处于盛国偏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入冬早,这里的农民一般都是一年一熟的耕种稻子,产量很低;其三就是稻种,这可叫晋雯这个现代人头疼不已。
说起稻种,盛国可不像现代有袁隆平那样的农桑大家,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在产量、抗旱、抗冻、抵御虫害等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可想而知,在现代稻谷的种子不仅种类齐全还高产。
可是盛国的农作物产量比自己养蘑菇的产量还要尴尬。
当晋雯看到晋武交给自己的农作物物种以及产量报告的时候,脸都绿了,至于为什么,看看这报告就知道了。
上等的田地好年景的时候,麦子产量是两石半到三石;水稻的亩产是三石半到四石;黄豆亩产两石到三石……按照一石一百斤计算的话,就是说好田精耕细作一季水稻才收获三百五十斤到四百斤稻子,每一百斤稻子能磨出六成大米,就已经是种的极好的了。
中等地在同等气候条件同等耕种条件下,产量只有上等地的七到八成;下等地只有四成左右,至于荒地嘛,就呵呵了!
可想而知向自己家这样的荒地开出来的水田,头一年产量会有多么难看了,难怪朝廷愿意荒地免税三年呢,就是不免税也的不了几斤粮食啊,果然是玩政治的,既赚了名声又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同时还维持了稳定避免横征暴敛引起造反,真是一举数得。
好在晋雯也不等着这百十亩地救命,又三年内不用交税,可以慢慢试验着耕种。
晋雯决定将一百五十亩的水田分成五份,每一份三十亩,打上从一到五的编号。她借鉴了“鲜居”养菇房的经验,将每一个编号内的三十亩田又分成五亩一份,共六份。
其中壹-一号和二号田,十亩田使用人类的排泄物沤出来的肥;壹-三号和四号使用牲畜粪便沤出来的肥;壹-五号则是使用人类肥料搭配养殖蘑菇之后的废料,充作混合肥;壹-六号使用牲畜粪便农家肥混合蘑菇废料。
如此,在同等秧苗同等气候条件下,届时收成必定有所不同,晋雯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不同,借以得到肥力最大的农家肥。
壹号的三十亩田,如今只有一号三号和五号六号田上面在插秧,其实原因很简单。
晋雯利用暖房里一亩多地育出来的秧苗,挑出粗壮的秧苗备用,如此仅仅只够十五亩田的分量,现在就用在了一三五号田上面,至于挑剩下的瘦弱些的秧苗,晋雯也没有扔掉,而是种在了六号田上。
然而,这点数量的秧苗与一百五十亩的水田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没办法,晋雯只能将剩下的田地都提前编下编号,做成牌子插在田头上。
所幸晋雯的田地全部请了长工来耕种,对于主家想怎么耕种,种些什么,都不会有异议,否则晋雯的计划并定会有所阻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