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吴海英就把任无极的死状向我描述了一遍,竟是被人先捅了几十百到,然后又大卸了八块,扔在路边,只有首级完好无缺地被放在离身体很近的一块石头边。
“堂堂京师,天子脚下,哪个强盗敢这么嚣张,竟敢截杀朝廷命官,而且下手还如此狠毒!”我内心震惊又愤怒。
“太后心里跟明镜似的,早知道是谁干的了。”吴海英说道。
是啊,我自然知道是谁干的,除了李冰,还有谁会如此目无法纪。
“李冰这个逆贼简直太狂妄了!”我怒气不解,骂道,“一定是他探知到任无极投靠了哀家,又在朝堂上让他难堪,所以才会痛下杀手!这个老匹夫!他简直是明着挑衅于哀家,哀家一定会让他知道哀家的厉害的!走着瞧!”
次日上朝,我也不追究李冰,毕竟一来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任无极的死与他有关,就算问罪于他,他也会咬住说不是他干的,到那时我根本拿他没办法,而且还会让他趁机回击我一个冤枉大臣的恶名。
二来我也决定先按下这事,等到来日能够一举击到李冰时再一并发作不迟。
所以在朝堂上我只是随口过问了一句任无极的事,便轻轻带过转移到别的事上面去了。
正好科考在即,我便问起了科考之事。
“周大人,科考之事准备得怎么样了?”我看向站在文官一列的周尚书。
他是吏部尚书,主管科考事宜。
“回禀太后,科考之事正在有序进行,不日将进入会试,主考官也已经赶赴各地,一定会为朝廷遴选出有才之士,以供朝廷用人之需。”周尚书回道。
我点点头,表示赞许。
周尚书是我的人,我对他挺放心。因为了解吏部的举足轻重,所以我早已将周尚书纳入我的麾下,我深知只有牢牢抓住用人一关,把那些有才之士全都网罗到我的手里,才会在与异心大臣对决中稳操胜券,且以后也会对朝廷以及朝政上的事多有裨益。
散朝后,我又单独召见了周尚书,交代他此次科考必须要注意的选拔事项。
“太后是想要提携寒门?”周尚书听完我的交代后,正色道。
“不错!”我点头道,“如今朝廷被像李冰这样的世家大族把持着,他们同气连枝,互相声援,哀家若想一举拔出,实非易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寒门子弟,让天下寒门全都站到哀家的背后成为哀家的支援势力,这样哀家才有胜算,才有剪除李冰等人势力的可能。”
周尚书点头道:“太后所言极是,若要彻底剪除世家大族的势力,仅靠朝廷还远远不够,太后能想到此法,实在是高!太后深谋远虑,微臣佩服之至!”
周尚书就这点好,为人持重,办事也很老道,关键时刻还不死板,愿意拍一下马屁,这样的人简直是难能可贵啊!
就这样,我也就放心地继续让周尚书主理科考之事去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每次上朝,我最关心的便是科考之事,问的最多的也是关于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
数月后,在朝堂上,我向周尚书发问道:“周尚书,科考之事进行得如何了?”
周尚书出班答奏道:“回禀太后,会试已经完毕,经过层层选拔,这次的考生有才之士大有人在,这都是太后放宽科考人数,使他们有机会得以入选之故。现下,各地举子已陆续到达京师,正等着接受太后的殿试。”
我很满意周尚书的答复,便怀着期待的心情散了朝。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便专等入选的考生全部集结京师,然后便为他们举办殿试。
在我的期待中,殿试终于拉开了帷幕。
经过考察,一甲前三的名单很快被呈到了我的手上。
经过询问,我得知状元和榜眼均出自寒门,探花则是出自世家。
我也知道周尚书必定是觉得已经有两名寒门入选了,其中一名还得了一甲头名的状元,那么怎么说也该给世家留个位置,我知道他是不想完全得罪了世家,这我理解,他是不想让我陷入被世家一致攻击的局面。
但我可不想让世家的子弟在我殿试的关头有入选一甲前三的可能,可是又不好明着把他的名字给勾了,便转头询问探花之下的那人是何家世,与探花比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