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科举成首席翻译官 > 第1章 笨出天际

第1章 笨出天际(第2页)

    谁知那天摔过之后,第二天就话多了,眼睛亮了,后来跟着到集上卖板凳,他还抢能着算账,好像一个跟头摔开窍了似的。如今竟然能背《三字经》,这到底还是不是自己亲孙子?

    但是木生很清楚,他是谭木匠的孙子,又不是他孙子。因为他虽然是“木生”的身子,脑子却是现代“木生”穿越而来。

    为什么会背《三字经》就很好解释了:现代世界哪个孩子不会背呢?

    那时候,做父母的恨不得天文地理、历史科学,各国语言统统孩子塞脑子里,更何况木生的爹妈尤其的望子成龙,刚过五岁就盯着他把《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连《唐诗三百首》都背了个七七八八。

    小小的、埋首书中的木生觉得自己有点悲惨,却万万没想到更悲惨的还在后面。

    木生记得很清楚,在火车站和爸爸走散的时候,他才五岁,一个“好心人”带哭红眼的他去找爸爸,从此他就掉进了火坑。

    他吃发霉的饭菜,住肮脏的小屋,被挟持着辗转各地乞讨。

    他逃跑过,腿被打瘸了一条,逃跑的念头终于熄灭。

    好吧,那就认命的好好乞讨吧,从五岁到十岁,从十岁到十五,木生拖着标配的打狗棍,跪在路边,坐在天桥,躺在马路牙子上。

    想爸妈的心也渐渐淡了,每日里他听着来来往往的人,带着各种各样的口音经过,他无聊,就偷偷模仿他们,遇见有别的乞丐跟他抢地盘,木生就操着标准的本地口音吓唬他们。虽然有时候依然被赶走,大部分时候都能如愿守住阵地。

    十六岁的一个雨夜,他在垃圾桶中找遮雨的东西,无意发现一本半新的《唐诗三百首》,木生的心莫名一动,把书掏出来,凑着路灯的光翻开,看了第一页就忍不住笑出了声:当年基本靠硬背,字儿都不认识几个,如今翻开书,更加是两眼一抹黑。

    木生笑得专心,丝毫没发觉有人拎着棍子站在了他眼前。

    木生抬头,棍子落下。他倒了下去,书掉在地上。

    那人扔下棍子冷笑道:“老子的地盘也敢抢?臭叫花子,下辈子再看你书吧。”

    木生醒来的时候,只觉得鼻子很疼,嘴唇似乎厚了很多,睁眼一看,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正喊他:“傻孙子,快醒醒,别装了,赶集都晚了。”

    木生就此来到了谭家庄,进了谭木匠的农家小院,虽然不是科技发达的未来,也不是皇宫贵族的古代,而仅仅是个平凡的庄户人家,木生却欣喜若狂:这家里多热闹,他有自己的床睡觉不说,还有爹有娘有姐姐,有二婶二叔俩堂兄弟,还有个一心让他考秀才的爷爷。

    “不用拖着打狗棍睡大街了。”木生激动的想,多少年没人跟他好好说话,给他个好脸色了。这回终于有人说话了,像要把上辈子少说的话都补回来似的,没两天功夫就和堂弟麦生、花生打得火热,三下五除二就把家里的事儿整得门清。因为兴奋,连觉都极少,天不亮就巴巴爬起来在驴车上等,等着随爷爷去卖凳子。

    看他大变样,爹娘都以为这是放假的缘故,也没多想,只偶尔心情复杂地说一句:“离开先生他可得了志了!”

    但是,就像爷爷不知道他现在会背《三字经》一样,木生也不知道“自己”以前读书是笨出了天际。

    当韩先生提出背《三字经》的时候,他只知道自己是跟庄上童生学了一年,十岁了,还能背不会这个?

    木生滚瓜烂熟的背完最后一句,一个胳膊上挎菜篮子的老妇人恰好从大门进来了,瞅了两眼院子里的人,像是受了刺激似的叫出声来:“哎呀,相公,听说这娃脑子比刀背还钝,你气性又大,你要收下了他,还不得把你给活活气死?”

    谭木匠登时又涨红了脸,木生背完书心内正畅快着呢,忽见半路杀出这么个程咬金,又听她说“这娃脑子比刀背还钝”,也怔住了。

    “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当面诋毁没教养,回屋去!”韩先生对夫人怒目而视,大声斥责,那妇人瞥了木生两眼,挎着篮子悻悻的进了屋。

    “谭木生,正月十六到学馆来上学”,韩先生和颜悦色的说,“我收下你了。”

    谭木匠一听差点跳起来,喜得赶紧的拉着木生给韩先生鞠躬。几个躬鞠下来,木生忽然有点做梦般的欢喜:咦,我这辈子还真能念书了?

    谭木匠送的束修韩先生收了,拎来的猪肉却是死活不要,推让到最后瞪着眼怒道:“休想辱没我的人格,我只收学生,不收猪肉。”

    祖孙二人只好千恩万谢的拎着肉退了出来。

    刚出韩先生家门,谭木匠就把木生往墙边一拉,和蔼有加的问:“给爷爷说说,你咋会背《三字经》?”

    木生想起准师娘的话,把头一低,看着脚尖低声说:“我早就会背,就是怕人揍我,不敢背。”

    谭木匠大惊,扳住孙子肩膀追问:“谁揍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江山策之云谋天下 宅英灵 一月阑珊映彼岸 逆转心魔 假如中也没有成为羊之王 女神的镇国龙婿 逢场作戏 血天涯 快穿:当恶毒女配是娇媚尤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