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科举成首席翻译官 > 第6章 突飞猛进

第6章 突飞猛进(第1页)

    ))

    栗辉见木生郑重其事的样儿,以为有什么大事儿呢,却见木生从书包里拿出书来。

    “有三个句子,我拿不准怎么读,想着早点来问问你,不然看见那句子心里就膈应,跟好衣服上破了几个大窟窿一样。”

    “你也太心急了,到学馆里我给你念念不就好了,这天寒地冻的跑出来受冻。”

    “嘿嘿,心里膈应,等不及,打扰你吃饭了。”

    “甭跟我客套,我爹要是见了你这么较真的,说不定就要认你当儿子,不要我了,真服了你。这四个字是好爵自縻,这四个是戚谢欢招,最后这一句读焉哉乎也。”

    木生跟着念了一遍,原本跳过去的三句补上了,终于能全篇通读,不会觉得别别扭扭了。

    和栗辉踩着雪去韩庄学馆的路上,白雪皑皑,寂静无声,地上偶尔可见零星的动物爪印,面对这苍茫一片,木生心里忍不住反复默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俩人到学馆的时候,离辰时还差一点儿。而两个住在五六里地之外的学童直到巳时才姗姗来迟,腿上脚上拖泥带水,韩先生却依然训斥了他们:“明知沿途难走,要耗费更多时辰,为何不提早出门?”

    训斥之后却又吩咐年龄最大的学生,回家找师母要来一个炭盆,另外生了一盆火来,让俩个学童围着盆子烘烤脚上湿哒哒的棉鞋。

    木生的《千字文》诵读顺利过了关,韩先生只觉他还算勤奋,但不觉得天资聪颖,因为他当真以为木生去年已经读过,不过是不熟练,压根没想到他是零经验。所以只粗粗嘱咐他要多读,多领会。

    读了一年书的学生,本该以背诵为主,但是木生和栗辉开蒙较晚,接受和理解能力都高于五六岁的孩童,且手上臂力已足,韩先生打算尽快让他们开始练习写字。若再往后拖,到能考秀才都要拖家带口了,远不如未成亲的能静心专注。

    新世界的大门已缓缓打开。木生每天都过得十分忙碌、充实,虽然也遇到很多拦路虎,好在韩先生认真负责,栗辉也对他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他渐渐发现背诵特别合他胃口,他很享受从磕绊到流利的过程,觉得十分有成就感。只要能流利朗读了,再集中精神反复去读,不超十遍,他就能把原文给背下来,木生又觉得读书的苦是带着甜的,为了这份甜,就要先忍下最初的苦,等尝到甜头儿,先前的苦也就自动烟消云散了。

    谭球倒是时不时就搞些小动作来惹他,木生统统采用不理不管的态度,加上韩先生管教严格,倒也相安无事。

    无雪无雨的时候,木生照样早早起床跑步,天气转暖之后,他就到院子后面的小树林跑,谭木匠哪天有了闲工夫,也会兴致勃勃的跟他跑几圈儿。每次跑完,谭木匠就胃口大开,早饭能多吃半个馒头,惹得他叹气自嘲“这是图个啥?累自己不说,还要搭上粮食”。

    但是见木生跑步他却十分高兴,因为家里是个人都看得出,这孩子不但气色变好了,连整个人的精神头儿都不一样了。

    每天回家来就乐呵呵的,念书也不用催,吃过饭自动就去读书、练字了。看爷爷跟二叔、爹做床钉板凳之类的缺人手,就快手快脚的凑过去帮忙。有时候麦生、花生追狗捉鸡的闹得不像话,木生就会哄着他们坐下来认几个字,现在俩人都会背“人之初,性本善”了。

    从谭木匠到沐喜都打趣着夸他:“进了学堂果然不一样,木生都快成咱家顶梁柱了。”

    只有杨氏时不时的表示担忧:瞧这孩子,怎么跟一下子长大了好些似的?

    四月十六这天,韩先生按照惯例,开始检查昨日给大家留的学习任务。

    木生已经背会了《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小学》两门德育课程,也已经能读得滚瓜烂熟。

    韩先生每次让他合书背诵,都会吃惊不小,因为他发现,这个孩子记忆力惊人,只要他领读过,第二天他就能极流畅的读下来,再过个两三天就能通篇背诵,三个月下来,他那把使用频率极高的戒尺,在木生这儿压根没派上用场。

    昨天刚刚教授了《论语》中的《学而》第一篇,按照日常进度,今天应该熟读此篇。

    栗辉读得磕绊,而且中间把“愠”读成了“温”,领戒尺五下。

    轮到木生读了,一反常态的,韩先生听见他说:“学生昨日未温习此篇功课,不能通读。”

    不但韩先生,连栗辉都吃了一惊。来学馆的路上木生没怎么说话,这原本也没什么奇怪,他俩有时候为了赶路,一路上都顾不上说一句,可这三个月,栗辉是眼看着木生简直以神童的速度超越了自己,原本他只会背诵《三字经》,没出两个月,就把七七八八的书全都背会了,而且特别认真用功,像口渴的人离不开水一样,木生对书本有种迷之热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艾西伯尼亚传奇 七零俏时光 九城飞仙 巫师之心 毒舌医女穿越记 超绝圣医林阳 从拳愿开始莽穿诸天 反派和家产我都要 科举成首席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