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缕秋风起来的时候, 萧然率领廉国二十万大军, 由怀瑾亲自督军, 直逼穆国与廉国交界的关卡雾凌。雾凌是由其北面莽莽苍苍的雾凌山而得名, 关前一片广阔的平原,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极目可见廉国关卡长铗的影子。
萧然留下十万大军驻守长铗, 另外十万人开赴雾凌, 在离雾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连绵的营帐浩如烟海,猎猎旌旗遮天蔽日。在此之前, 他已派将军段皓任先锋, 前去雾凌挑战,雾凌老将名唤桓奕, 在接到萧然亲笔所下的战书后, 出城迎敌。
“本将军自然知道皇上在你们手中, 可我已得到京城密令。太子即将继位, 怀瑾欲凭皇上交换穆国万里江山,莫说太子与满朝文武不答应,便是皇上自己也不可能答应。太子与梁王为天下计,宁可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 也要保下穆国江山。你回去劝说你们大王, 让他打消了这个愚蠢的念头, 莫要做出遗恨终身的事来!”
老将军言辞凿凿、正义凛然, 把段皓说得哑口无言, 在马上呆坐片刻, 又出声质问:“难道贵国上下竟无人顾及你们皇上的性命?”
桓奕哈哈大笑:“皇上圣明,岂是甘为一己性命,牺牲大好河山之人?”
于是一言不合,双方战成一片,段皓不是桓奕对手,铩羽而归,身上添了两处刀伤。待他将桓奕之言转告怀瑾,怀瑾大怒:“不可能!若是萧丹打算继位,长宁那边怎会没有消息传来?这个老头分明在故弄玄虚!”
萧然见他气极败坏,不愠不恼,只是浅浅含笑,一派运筹帷幄、绝胜千里的从容态度:“哥哥不用着恼,今日我们远来疲惫,段将军失利也属正常。待明日小弟亲自前去挑战,一举拿下雾凌!”
于是第二天拂晓,廉军与雾凌守军对峙于两军阵前,萧然白马长剑,宛如从天而降的天神,与桓奕交手不过二十几个回合,桓奕身负重伤,仓惶逃蹿。萧然紧追不舍,还未等穆军悉数退入关内,他的白马已凌空跃起,从逃兵的头顶飞过去,直冲进雾凌。身后欢声雷动,兵如潮涌,只用了两个时辰的厮杀,就将雾凌关整个儿夺下。
当晚总兵府内设下酒宴,怀瑾笑逐颜开,以往只闻靖王神勇,今日亲眼目睹,方知世上竟有如此非凡的武功,举手投足间便能夺人性命。怀瑾登上北城城楼,遥望雾凌山奇峰突起、白云缭绕,只觉得山那头便是瑶池仙境,正有仙子伸出纤纤玉手,招唤自己过去。
原来就算没有萧潼,穆国江山也唾手可得。尽管如此,怀瑾远没有到得意忘形的地步,他仍然派宫中翼卫精英看守“萧潼”,日夜加强防范,不得有任何闪失。
廉军初战告捷,信心满满、精神抖擞,萧然下令留守在长铗的十万大军即刻出发,接管雾凌,自己率军继续向北挺进。
廉军连进三道关卡,其中第二道关卡皖崇、第三道关卡耀日都是在萧然的指挥下用计攻破,穆国兵败如山倒,而廉军因为节节胜利士气大涨,怀瑾更是喜出望外,连夸萧然用兵如神,乃稀世之将才。廉军个个对这位戴着银色面具的“湘王”敬若神明,大将军的威望在军中日日飙升。
“陛下,你若亲眼见到令弟在阵前如何大败自己人,不知道会做何感想?”怀瑾在“萧潼”面前笑得神采飞扬,那种踌躇满志的样子就仿佛天下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中。
而“萧潼”一下子面如死灰,再也无法装作平静,语声艰涩地道:“不用看……就算用膝盖,朕也能想象他的样子。他……他是绝世的修罗……”
怀瑾开怀大笑:“陛下,你一世英明,想不到竟然会落到今日之境地,真是不可思议。你可知道,你的宝贝儿子和兄弟不仅不想救你,反而将你推入绝境。太子继位,你充其量只是太上皇,你的死活他们根本不管,只想保住江山与皇位。只可惜,有我们湘王在,他连这不忠不孝换来的江山也保不住!”
“萧潼”怔然良久,眼里再无半点生气,只是喃喃自语:“纵然如此,他们是为了穆国江山,朕也不会责怪他们。”
怀瑾分明看出“萧潼”有多绝望,于是心情更加飞扬起来,轻甩袍袖、意气风发。
只在前面三道关卡分别留下几千人马,萧然调集全部廉军,一举进攻下一座城池御龙。留守在耀日的怀瑾如同往常一样,安安心心地等着萧然的捷报。耀日与御龙之间同样是崇山峻岭,深谷沟壑,地势颇为险要。可怀瑾知道萧然一向算无遗策,所以根本不担心。
直到日头偏西,他才惊闻有残兵退回,一问之下,方知此战大败,连大将军与卫将军(卫琳兰)也被穆国大军冲散,不见人影。怀瑾骇然失色,一颗心犹如坠入万丈深渊。怎么可能?御龙城内守军不过两万,就算加上前面三关完整撤退的兵马,充其量也不过五万左右。自己的部队一路势如破竹,穆国朝廷甚至还没来得及增派大军来,区区五万人怎能敌过自己二十万大军?
可逃回的将士却道,穆国人马足有十几万,陡然从山里杀出,仿佛天兵天将下凡,将他们团团围困。又利用地势做诱,宛如瓮中捉鳖……四个字换来怀瑾狠狠一巴掌,这样具有污辱性的语言,这些被杀昏了头的人竟会用在自己身上!
恰在此时,四面杀声震天,怀瑾登上城楼一看,铺天盖地的穆国军队正如潮水般涌来,旌旗上斗大一个“萧”字随风飞舞,分明是传闻中穆国最精锐的部队靖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