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见到孙夏时,董卓已经换上了一副笑容。
在让人给对孙夏端上一壶好茶之后,才对孙夏道:“本将刚收到朝廷派来的援军,尚需整编,短期之内,并无北上攻打王渠帅的计划。”
孙夏闻言大喜道:“多谢董将军仁德。届时……还得请董将军配合,具体来说,我们渠帅的想法是……假意答应朱儁,用辅兵佯攻董将军,而战兵则对朱儁发动突袭,乘其不备,一战灭之!
……
……
无独有偶。当孙夏出现在董卓的帐中时,朱儁的帐中也出现了一人,这人便是王邻派过来出使朱儁的刘辟。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朱儁大大方方地接待了刘辟。
见到刘辟之后,朱儁便开口问道:“那王麻子叫你来,是想投降的么?若是他肯主动投降,本将一定会为他向朝廷求情。”
“投降?”
刘辟晒笑一声,开口说道:“不知以前投降的那些黄巾兄弟现在何处?这次将军击败卜已,所俘几万黄巾,现在又在何处。”
“他们么?”朱儁笑道:“本将都让他们“入土为安”了。不过,若是王麻子肯不战而降,本将倒是可以给他一个机会……向皇帝陛下请旨,想来天子仁德,必会给予特赦。”
“投降的事咱就不谈了。”刘辟道:“大渠帅本次让刘某前来,是想向朱将军致谢的。”
“致谢本将?”朱儁大笑道:“这就奇怪了,莫非是谢本将刚灭了卜已,杀了你们几万黄巾兄弟?”
“将军此言谬矣。”刘辟道:“不瞒朱将军说,大渠帅现在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安危,与卜已无关。此次,咱们一路北迁,被那凶横残暴的董卓步步紧逼,危机四伏,生死常在一念之间。若是朱将军也如那董贼一样,我军岂不危矣?”
“少来这一套!”朱儁有些不耐烦地斥道:“本将不进攻王麻子,并非什么仁德,只是本将受命朝廷,另有军务……前来剿灭卜已而已。”
“果真如此么?”
刘辟笑了笑,对朱儁道:“那董胖子刚才派使者去见了我家渠帅,说是你朱儁处处跟他作对。如果我家渠帅进攻朱将军您,他便会按兵不动,在打败你朱儁之后,任由我军北上。”
朱儁闻言,心中一动,一双鹰目紧盯着刘辟,厉声喝道:“此话当真!”
刘辟“吓得”后退三步,大声说道:“千真万确,我家渠帅素来敬佩朱将军,最恨董卓之流,故此派刘某前来相告。”
朱儁心中有些疑虑,却也不敢轻信。便又喝骂道:“无稽之谈!你家渠帅就这么相信董卓的话了么?”
“将军英明。”刘辟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家渠帅本是完全不信的,甚至想杀使立威的。但是董卓的使者说了一句话,才让我家渠帅有了几分相信。”
“那使者说了什么?”朱儁诧异地问道。
刘辟道:“那使者说……朱将军是什么党人的支持者,还说什么……党人之患,尤胜黄巾之祸,若能诛之,必有以报!”
“岂有此理!”
朱儁怒道:“董贼公报私仇,着实可恶!”
但随即,朱儁又马上冷静了下来,问刘辟道:“那你家渠帅想如何行事?”
刘辟道:“此前,在伏牛山时,我家渠帅最好的兄弟牛七,死于董贼女婿牛辅之手,我家渠帅对董贼恨之入骨,想倾尽全力一战灭之。只是唯恐朱将军乘机袭我军后路,故让刘某前来相商。”
……
朱儁并没有马上回答刘辟的话,而是沉思了良久,才又说道:“本将刚刚剿灭卜已十万蚁贼,最近尚有诸多事情需要善后,并无南下攻打王渠帅的计划。”
刘辟闻言大喜道:“多谢朱将军仁德。届时……还得请朱将军配合,具体来说,我们渠帅的想法是……假意答应董卓,用辅兵佯攻朱将军,而战兵则对董卓发动突袭,乘其不备,一战灭之!”
……
这就是贾诩的“两面三刀”之计中的“两面”……一面是朱儁,另一面是董卓。
接下来,就该是“三刀”了。
……
第一刀是……温柔的一刀!
刘辟回到黄巾营地之后,王邻便将五万辅兵营留下一万看守辎重财临,其它四万辅兵,叫全部交给刘辟和龚都,让刘辟和龚都打着王邻的旗帜,伪装成七八万大军的样子,大张旗鼓向北而去。
按约定,朱儁也大张旗鼓南下,两军“遭遇”于黄巾大营北部三十里处。
然后,依旧是按约定,你来我往地“假打”。
关于这一场“假打”,王邻本来是担心朱儁不会守约的。不过,贾诩对王邻道:“朱儁现在只有兵力不足两万,在三方势力中最弱,就算他想不守约,那也得等我们打败了董卓再说。在我军没有打败董卓之前,朱儁是不敢做黄雀的。”
王邻想想也是,螳螂还没有捕到蝉,黄雀是不会乱动的。
更何况,对于辅兵营的战力,对朱儁来说……可能朱儁会认为是一群老弱病残,但是王邻自己清楚得很。
如今的辅兵营,已经不再是之前那种“难民营”了,在经过伏牛山“瘦身”之后,辅兵营已经具备了一战之力。就算朱儁背约,辅兵营也有足够的信心朱儁至少两个时辰的进攻。若是再加上三十里距离的缓冲,等到朱儁杀到黄巾大营时,至少也是一天之后的事情了。
正是缘于这种想法,王邻才同意了贾诩这种看起来有些“冒险”的打法。xしēωēй.coΜ
最后的情况,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据刘辟快马送来的军报,朱儁果然不敢背约,乖乖地配合着刘辟在假打。
得到刘辟禀报后,王邻终于放心了……可以砍出“两面三刀”的的第二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