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张辽本是聂壹(马邑之谋的发起者)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
雁门张家(聂家),世代抗击胡人。
其祖聂壹,乃是马邑之谋的发起者,此后数代,尽在边关为将与胡人征战。而且几乎尽是战死疆场,鲜有终老之人。
张辽出生时,正值鲜卑最强盛之时,檀石槐年年叩边,雁门郡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对胡人深怀刻骨仇恨。
故尔,当无意中听到王邻刚才这一番话时,便一时激动,说出了愿随王邻与胡人死战的话来。
王邻得知这孩子是张辽,大喜过望!
赶紧上前扶起张辽,又问道:“世人皆视王某为黄巾余孽,盖世悍匪,避之唯恐不及,汝乃有为少年,不怕误了锦绣前程?”
“何惧之有!”
张辽傲然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将军来雁门之后所作所为,张某岂能不知。不说那别些惠民善政,便是这“为百姓籓篱,与胡死战”之语,便让张某心折。张某愿随将军左右,唯将军马首是瞻!”
“好!有志气,有胆识!”
王邻在张辽肩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开口说道“汝尚年少,就跟在本将身边多加磨练吧。暂为亲兵曲长如何?”
“主公且慢!”
说话的是程昱。
程昱早已来到了离王邻不远处,因见王邻在战死将士身边肃穆,故尔不敢打扰。便是这张辽,也是程昱带过来引见给王邻的。
如今见王邻封张辽为曲长,赶忙出声阻止道:“军中规制,宜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
王邻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此言确实不错,不过本将身为太守,亦有破格任命及破格升迁之权,张家兄弟虽然年少……”
“主公误会了!”
程昱打断了王邻的说话,开口说道:“主公可知这张家兄弟所立大功?”
王邻愣了一下,赶紧问道:“所立何功?”
“所立之功甚大啊!”
程昱赞叹了一声,随即将城中发生的事,以及张辽阻击叛乱世家家丁,力杀汤守林查两位贼首的事一一告知王邻。
王邻闻言大喜,没想到这牛人一出场,便是如此惊艳。
连忙改口道:“如此殊功,论功可为校尉,不过……汝尚需历练,暂为亲卫骑兵军侯,统兵一千,如何?”
张辽大喜拜谢。
十六岁担任骑兵军侯,统兵一千,这已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
在安排了张辽的事情之后,王邻又看了看那城墙下遍地的人头,然后对程昱道:“此战,程别驾当为首功!”
程昱嘴角抽了抽。
这是唯恐天下人不知自己干的……“凶残”之事啊!
不过,也罢,这本来就是自己有意“自污”,这么大的一个“投名状”交上去,王麻子也该放心了。
“属下不敢居功。都是主公指导有方。”
“先生不用客气。”王邻爽朗地笑道:“若非先生坐镇阴馆剿灭叛乱,本将这次恐怕就无家可归了。本将一定会奏明朝廷,为先生请功。”
还奏明朝廷,这是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了。
程昱心中苦笑,嘴里却说道:“多谢将军善待。本次剿灭叛逆,倒是在汤家发现了不少重要证据,将军大可将之上交朝廷,对将军的声誉和今后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不知是何证据?”王邻问道。
程昱道:“一些与胡人的往来信件。从这些信件中可以佐证,前两任雁门太守战死,都是与汤、林、罗三家有关。除此之外,其家族财物往来账薄,也尽被查获,其中记录许多与胡人交易的违禁之物,以及为胡人销赃的记录,是为物证也。”
王邻又问:“可还留有人证?”
“将军放心。”程昱道:“程某并未将人全部杀完。汤、林、罗三家的管家及部分涉事之人,仍被隔离关押,可与物证一并送与朝廷。”
“很好!”
王邻赞了一句,命程昱准备请功奏章,将魁头单于的首级及雁门郡汤、林、罗三家通敌的人证物证送往雒阳。
至于派去雒阳请功的人选,王邻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让孔知去。
孔知此人,出身书香门第,乃是孔子后人,五百年前与孔融的祖上乃是一家人。所以,让孔知去雒阳报功,对王邻也是比较有好处了。
想到这里,王邻便让人将孔知找来,仔细地叮嘱了一番,让他前去准备。
……
不久之后,战场打扫完毕,此战的结果也出来了:
郡兵战死二千五百余人,重伤八百余人,轻伤两千多。Xιèωèи.CoM
杀敌四千余人,俘敌一万二千余人,缴获战马一万六千余匹,剔除伤马,可用的战马亦在一万五千匹以上。
若是再加上苍头岭大战和阴馆守城战的结果,此次王邻的郡兵和民壮加在一起,已方共损失了六千余人。
这已经有些伤筋动骨了。
然后再看综合起来战果,各处战场总共击杀鲜卑胡人近两万人,俘虏近三万人,缴获战马总数三万五千多匹,其它物资亦是不少。
关于俘虏的处置问题,按照臧戒的提议,是要将这两万俘虏押去雒阳,向天子献俘,以改善王邻的名声和进一步改善与朝廷的关系。
王邻否决了臧戒的这个提议。理由是……雁门郡的发展,需要这些免费的劳力。
没错,现在是该好好考虑雁门关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