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自占领洛阳之后,先后有京兆人严象,金尚,杜畿,第五巡,韦端,脂习,扈累,贾洪,赵戬,
河内郡人司马防司马朗父子数人,司马芝,常林,张延张范父子二人,赵咨,阴化,郑浑,郑袤,赵达,
河南尹人杜夔,张奋,贾逵等。
严象,京兆人,聪博胆智,兼有文武。
金尚,京兆人,颇有才华。
杜畿,京兆杜陵人,有学识,有谋略。
第五巡,京兆三休之一,出身名门,有才华。
韦端,京兆人,有学识,乃名士,
脂习,京兆人,有气节,有学识。
扈累,京兆人,擅长星象、占卜。
贾洪:京兆人,博学有才。
赵戬:京兆人,才华横溢。
司马防:河内郡人,有学识。
司马朗:河内郡人,才华横溢,有气节。
司马芝:河内郡人,不徇私情,善于断案。
常林,河内郡温县人,有才名,学识渊博。
张延,河内修武人,有学识。
张范,河内修武人,张延之子,才华横溢。
赵咨,河内人,见识过人,与人无争,
阴化,河内人,有辩才。
郑浑,河南开封人,发展治理农耕之才。
郑袤,河南开封人,郑泰之子,颇有才华。
赵达,洛阳人,有学识。
杜夔,河南郡人,懂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无所不能。
张奋,河南尹人,有勇武,与任峻关系密切。
毌丘毅,河东人,有勇,有谋略。
贾逵,河东郡人,有谋略,懂政事,学识渊博。
关羽得张文军令,知益州刘焉起兵十万,张鲁起兵十万,
荆州刘表起兵十万,孙策起兵五万,曹操起兵五万,五路大军攻打洛阳。
急忙命人请来荀攸,陈群,贾逵,严象,杜畿,徐晃,华雄等人商议。
“刘表,刘焉,张鲁,曹操,孙策五路人马,共四十万大军杀奔洛阳而来,不知军师有何良策?”
荀攸抚摸胡须良久,笑道:“关将军,若攸所料不差,此五路兵马不过虚张声势尔。”
关羽手摸长髯,问道:“军师此话怎讲?”
“刘表据有荆襄九郡,民心军心不稳,蛮族之人常有侵扰,此次出兵,
不过是应付朝廷而已,兵马行进半路,便会下令撤军,
蜀中之地,盘根错节,多有不服刘焉之士,加之刘焉多病,
四子为争州牧之位,暗中较劲,与刘表一样,半路撤军。
汉中张鲁,此次奉益州牧刘焉之命,出征洛阳,不过是图上庸、房陵之地,
若取下两地,便会以汉中粮草不足,兵马训练不足为由,拒绝出兵洛阳。
孙策据此千里,又刚刚攻下庐江,九江二郡,此时粮草不足,
二郡民心,军心不稳,岂会轻易出兵,不过虚张声势。
曹操已攻下兖州,豫州,正是大力发展民生,招兵买马,
暗中积蓄力量之时,岂会因一道圣旨,而得罪晋王。”
关羽笑道:“军师所言有理,如此说来,洛阳无忧矣。”
这时贾逵言道:“不,关将军,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军师所言虽有理,然吾等不可不防,万不可掉以轻心。”
荀攸点头称善:“景伯所言甚是,若五路大军,有一路为实,吾等不防,将陷洛阳于危难。”
“嗯,军师所言甚是。”
严象劝道:“关将军,董卓知五路大军进攻洛阳,定会火中取栗,派大将领兵前来,此不得不防。”
“文则所言非虚,董卓常思东归洛阳,今得知五路大军前来,岂会无动于衷。”杜畿赞同道。
关羽看看众人,手摸长髯:“军师以及各位所言有理。”于是问向陈群:“陈先生,今洛阳粮草如何?”
“回禀关将军,今洛阳粮草充足,可供大军三年用度,如今洛阳百姓,家中已有余粮。”
“嗯,好。”关羽点头道,又看看徐晃,华雄二人。
“公明,华将军,汝二人有何见解?”
徐晃言道:“关将军,军师及各位所言非虚,末将不才,
愿领兵紧守函谷关,不放董卓一兵一卒进入洛阳。”
华雄高声言道:“关将军,华雄愿守虎牢关。”
关羽见二人请战,便看看荀攸,见荀攸点头,随即大声言道:
“徐晃将军率领兵马三万,严象随军参赞军机,张奋为副将,前往函谷关。
华雄将军领兵三万,贾逵随军参赞军机,毌丘毅为副将,前往虎牢关。
命郝昭领军一万镇守汜水关,命张忠领军一万镇守荥阳。
命吴匡民团军,负责粮草供应。”众将领命而出。
李儒急急忙忙,气喘吁吁跑进董卓居住的尚父府。
此时董卓正与歌姬嬉闹,见李儒进来,笑道:“这是刚刚于民间挑选的歌姬,准备明日送往宫中,文优觉得如何?”
李儒手摸山羊胡,点头笑道:“甚好,甚好!”
董卓见李儒正在擦拭额头汗水,关心问道:“文优这是为何,怎么满头大汗。”
“主公,好消息,幽州刘虞,北平公孙瓒,青州田楷,兖州曹操,庐江孙策,
荆州刘表,益州刘焉,七路大军,起兵八十余万,进攻冀州,并州,洛阳三地,”
“哈哈,七路大军讨伐张文,文优此计甚妙,功不可没。”
“多谢主公赞誉,此乃儒份内之事。”李儒谦虚道。
“来人,摆下酒宴。”董卓大声喝道,同时命歌姬退下。
“今七路大军讨伐张文,定使张文首尾难以相顾,那时必危,
主公可令一支大军进驻潼关,虎视函谷关,若七路大军进攻洛阳甚急,
待张文兵马与七路兵马,两败俱伤之时,令大军直逼洛阳,趁势攻取洛阳。”
“嗯,好,文优此言有理。”董卓喜笑颜开,随即大喝道:“来人,速速传令徐荣,令徐荣领军五万进驻潼关。”
董卓连日兴奋,忘乎所以,经常留宿于宫中,睡龙床,奸淫宫女。
一日,长安城中发生震动,地面摇晃不止,董卓便向蔡邕询问应对之策,
蔡邕趁机进言,此乃地震,太师大人不可乘坐青盖金华马车,以免受伤,董卓听从,改成皂盖马车。
因蔡邕十分有才学,极受董卓厚待,每次宴会,都会令蔡邕弹琴、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