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年龄已经开始学习勇敢的精神了,他要能够承受轻微的痛苦,并且逐渐的学会承受更大的痛苦。我认为,承受伤痛是爱弥儿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情。有些人会想方设法的保护孩子,防止他受到意外的伤害,这会导致他长大后没有经验和勇气去面对伤痛。我们自以博学多识,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代替孩子的。所以,爱弥儿从来不会借助学步车等工具练习走路,我会带着他带到草坪上,让他自由自在地玩耍,即便摔倒一千次,他也会自己在爬起来继续练习。
随着孩子体能的逐步增加,他们不会经常性地求助别人,他渐渐的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开始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了,这种感觉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我们要爱护他,和他们一起游戏,让孩子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千万不要让他的童年记忆力充斥着恐吓惩罚,奴役和哭泣。
我知道会可能会有人反对我,认为我给孩子的快乐自由是对他们的放纵,鉴于这一点,我必须让他们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在自然界中,人类有他们相应的位置。同理,我们人生的过程中,童年期也有重要而且独特的位置。
我不但不小心谨慎地防止爱弥儿受什么伤,而且,要是他从未受到伤害,也未曾尝一尝痛苦就已经长大的话,我也会感到非常苦恼的。忍受痛苦,是他必须学习的一件事情,也是他最需要知道和了解的事情。似乎,孩子们之所以这样的弱小,正是因为要他们受到这些没有危险的较为重要的教训。即使孩子们从上面跌了下来,他也不会摔断自己的腿;即使孩子自己用棍子打了一下,他也不会打断自己的胳臂;即使他抓到一把锋利的刀子,也不会将刀子抓得太紧,造成较深的伤口。
除非人们漫不经心地将孩子放在高高的位置,或者让孩子独自一人坐在了火炉的旁边,或者将危险的器具放在孩子能够得找的地方。否则,我们也从来不会听说到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会将自己弄死了,或是弄成残废了,或者受到很严重的伤。有些人用各式各样的东西将孩子包围起来,预防孩子受到任何的危险和伤害,以致孩子在长大以后,稍微一有些痛苦就不能自己应付,导致孩子既没有勇气,又没有经验,只要稍稍被刺痛一下就以为自己不行了,要死了,看到自己流一滴血便昏倒过去,造成这样的结果,我们还能说这一大堆设备有什么用呢?
我们教训他人和炫耀自己博学已经成为了怪癖,以至于往往将那些孩子们,本来自己可以学得更好的东西也拿去教他们,可是却忘记了要孩子们学习只有大人们才能教他们的事情。我们费了很多的力气教孩子走路,好像因为看见过哪个人由于保姆的疏忽,长大以后就不会走路似的,还有比这样去教孩子更不明智的事吗?恰恰相反,我们发现有多少人正是因为我们教坏了孩子走路的样子,使得孩子一生的路都不能走好。
爱弥儿是不会使用小推车和引步带的,当爱弥儿知道怎样将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的前边时,我们就只是在有磕绊的地方才会去扶他一下,而且也只是为了使他能够很快地走过去。我不但不让爱弥儿呆在污浊空气的屋子里,反而每天都将他带到草地上去。在那里,让他跑,让他玩,让他每天跌倒上一百次,这样反而我觉得会更好,他能够自己更快地学会爬起来。从自由中得到的好处然后可以补偿许多的小伤。我的学生也许身上常常会有些伤,然而他永远是开心和快乐的;你的学生也许受的伤会少一些,但他们常常心里感到很不舒服,处处受到束缚,常常都感到忧愁和不快乐,我怀疑你们这样做会对他们能有什么好处。
正是由于欲望是产生人类痛苦的根源,能力是实现人类欲望的媒介和途径,所以,我们人类要减少那些超过自己能力的欲望,使两者之间得到充分的平衡。宁静以致远,生活也才能有幸福可言。
自然之道是最为和谐的,起初,自然之力只赋予人类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欲望,以及相对应的能力。使得欲望和能力取得平衡,人类才不会有痛苦的感觉。一旦人类的相像力觉醒了,欲望便能够快速的滋生,这时人类追逐享乐的行动就会开始。人类越是接近享受的目标,幸福也就越是会远离我们。相反,越是接近自然状态的人,欲望和能力的差别就越小,幸福就没有那么的遥不可及。当人类一无所有的时候,痛苦反倒是最微小的,也是最容易获得满足的。人生的幸福是因为对幸福的看法不同而不同;人类的痛苦也都是由自己想象出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较为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讲“强”和“弱”,一只昆虫如果它的能力超过了自己的欲望。那么,它是强大的,相反,如果它的欲望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就算是一头大象,一头狮子也都是弱小的。这一点我们在以上的叙述中就有论述。我们再说“生”和“死”。首先,对于我们来说死亡肯定是痛苦的,明智的人们都知道,死亡是生命的解脱和归宿,正是由于有生命的轮回,才会让人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去忍受生活中的痛苦。人类精神上的痛苦,的确是由自己造成的,只有死亡或者时间才是医治痛苦的良药。所以,不论我们是痛苦与幸福,都将伴随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