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所有的感觉当中,视觉的判断和心灵的判断是很难进行分开的一种感觉,因此,孩子们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观看来进行练习,也需要他们常常将自己看到的东西与感觉到的东西来加以比较,才能使他们熟练观察物体的形状,以及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正确关系;如果孩子们没有了触觉,他们就没有了对事物进行研究的好奇心前进的动力。
在这个世界上孩子们的眼睛最锐利的,如果他们都失去了触觉,则没有谁还能告诉我们眼前的这个空间将是什么样子的。整个宇宙空间,在一个蛤蜊看来也只不过是一个小点,即使有人类去左右它,去告诉这个蛤蜊,它还是会有异样的感觉。只有通过行走、触摸、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尺寸,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对物体进行估量和预测;然而,如果我们只是采用测量的办法,则孩子们的感官势必会对仪器产生依赖的习惯,因此,便不能获得正确的感觉能力。
所以,孩子们不应当一下子放弃测量的工具,而直接去进行估计,孩子们在不能一次性进行比较时,就必须要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比较,用粗略估计的数字去替代准确的数字,但不要总是用手去量来量去,而要练习用一双眼睛去测量。我就在想,可以针对孩子们最初所做的几次目测,给他们实地进行检验一下,以便改正他们的错误,如果孩子们在视觉判断上还有较大的误差的话,一旦他们自己认识到以后,就可以学会加以纠正,改正自己的眼误,然后进行更好的判断。
我们的脚步、双臂伸直后的总长度,还有我们的身高等,这些几乎在任何地方我们都可应用,他们是我们天然的尺度,当一个孩子想要估计一座房子的高度时,他的老师便可以做他的尺子;如果他要预测一个栋楼有多高,他便可以用房屋的高度相加来衡量;如果他要了解一条路有多长,他就可以依据自己走了多长时间来计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我们不需要替他们做,而要他们自己去做。
我们若要正确地判断一个物体的宽广和狭窄狭,或是大小,就需要先对这个物体的形状有个具体的认识,先要在自己的头脑里能把这个物体进行描绘出来;因为,归根结底,描绘一个物体是绝对要按照配景的法则去画,如果孩子们对这种法则一点也不知晓,则不能依据这些物体的样子来估计其远近。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孩子们是非常善于模仿的,他们看见什么物品东西都想画,所以,我也要的学生们来学习学习这门艺术,其目的,不是因为它是一门艺术,而是要学习这门艺术,目的在于使孩子们进行正确的观察,和练习手指的灵巧度。
一般来说,孩子们能不能懂得怎样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练习,意义是不大的,孩子们只要能够做到心灵眼快,并且获得他们平时要经过许多的练习,才可以获得的良好的身体习惯就可以了。触觉——触觉遍布于一个人整个身体的表面,就像是一个从不休息的哨兵,我们正是因为有了它,才使我们不断地从外部获取经验。盲人的触觉在很多时候,比我们更加准确和敏锐,那是由于盲人视觉的丧失,只能依赖触觉来判断事物的原因。那我有问题,我们为什么不便在黑暗中走动?为什么不能在黑暗中辨认物品?
对于孩子们来说触觉与视觉可以相互弥补,触觉的判断是最可靠的,可以纠正视觉产生的偏差。因此,在一切感觉当中,因为触觉能使我们获得最为正确的印象,所以,孩子们使用它的频率次数也最多,触觉也能给孩子们提供最直接的知识。通过练习,触觉便能够代替一些听觉的功能。在训练当中要注意,不要孩子手的皮肤变得粗糙,使它失去了自然的感应能力。我们提倡有节奏的轻微地去接触,使心灵自然地感应各种各样的变化。我还提倡孩子们赤脚去行走。爱弥儿能赤脚跑上和跑下楼梯,跑去花园,我是不会去责备他的。唯一要注意的是要打扫干净路上的碎玻璃。爱弥儿还要学会跳远、爬高、跳高、爬矮树、翻跟头以及保持平衡。我希望爱弥儿能和山羊去争胜负,而不要他与舞蹈家比较什么短和长。
视觉——视觉的作用可以延伸到眼睛力所能及的地方,这也正是视觉容易出现失误的原因。视觉总是优先看到事物。由于视觉发挥的作用太快,涉及范围又太广,导致其他的感官来不及进行矫正。所以,需要经过双重的感觉验证才可以,使视觉器官与触觉器官相一致,换言之,就是用触觉器官的稳定来克制视觉器官的猛劲。泥水匠、工程师、测量师、建筑师和画家的眼力一般都比我们看得准确,这也是他们长期进行锻炼的结果。
有许多的办法可以使孩子们对观察、测量和距离的兴趣。我就不一一进行举例了。我不采取强迫的做法,教一个懒散的孩子训练跑步是很大的难题。我会这样做:散步的时候,我带两块孩子喜欢的点心,在散步时每人吃一块,然后很开心地回家。下一次,在带三块点心,同时和孩子进行声明:那第三块点心是为两个小孩子赛跑预备的奖品,胜者才可以拿到。
之后,每当我们进行散步时,都会多带有几块点心或是其他吸引他们的物品。我把路线规定得长一些,让几个孩子都一起来参加。并且在一旁的路人,也都会为他们呐喊或是加油,胜利者将得到了荣誉和奖品。这种活动终于会使懒散的孩子动心,这时候,他便开始悄悄地去做活动。当孩子认为自己够优秀的时候,心中就会滋生出想要参加比赛的愿望,于是,就会提出参加比赛的愿望。同时,在孩子第一次进行比赛时,我会做一些手脚,让孩子获得第一次的成功。此后,他的实力和兴趣与日俱增,最后再凭借自己真正的实力赢过了其他的孩子。不仅是这样,另外,这件事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和收获,随着孩子获胜次数的不断增加,他开始变得大方起来,便将自己得到的点心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分享。随着这些比赛的发展,孩子们的目测能力也将会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在人的一生当中将有一半的时间处于黑暗中,谁也不可以保证时刻都会有蜡烛和灯。所以,我愿意爱弥儿的手指能够长眼睛,能像盲人一样去面对黑暗。这是能够通过练习拥有的。当我们在一间黑屋子里拍手,依据回声我们便可以判定屋子的大小和自己的位置;当我们在船上时,可以依据风势,判断船行驶的速度和方向。依靠触觉也可以获悉很多本应由视觉得来的东西!
在夜里如果我们听见一点声音,便以为是贼,或是如果我们什么也没有听见,便以为看见了幽灵。越是这样,反而会想到更多令人恐惧的事情。这时候,要用理智使自己镇静下来,事实上,有什么东西是可怕的呢,都是自己在吓唬自己。乌黑的夜令人害怕,即使是一些很显厉害的动物也不例外。只有少数人能够依赖理智、判断、勇气和精神才能够摆脱了害怕的感觉。这种恐惧感觉的产生是自然的因素,是对周围的变化和事物不了解所造成的。
俗话讲“见怪的东西多了便不怪了”,所以,当我们想要医治自己对黑暗的恐惧心理时,只要常常去黑暗的地方就可以了。让小孩子们在夜里做游戏,孩子们那些快乐的情绪会驱散那些黑暗所带来的恐惧。小的时候,记得我寄住在乡下一个牧师家里。大表兄贝尔纳是他家的继承人,我只不过是一个穷苦的孩子。大表兄贝尔纳胆子很小,我总是拿他来开玩笑,吹嘘自己的胆子很大很大。
于是,牧师便想试一试我的勇气,在一个很幽暗的夜里,牧师叫我去教堂里拿讲坛上的《圣经》。我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我没有带灯。经过了墓地园,我大着胆子走了过去。打开门的时候,我听见屋顶上有些怪怪的响声,我便开始动摇了……门打开了,我刚走没有几步,就被吓得赶忙跳了出来。我在那院子里看见了一只小狗,于是,就想和它一起进去,可它并不愿意。终于,我鼓足勇气坚定了信心猛地跨进了大门,突然间,我晕头晕脑地分辨不清哪是哪了。天哪!这是什么哪儿?最后,我依靠大门口的点光,终于逃离了教堂。
牧师先生的大笑声使我非常难为情,他们决定将这个“光荣的使命”再一次交给我来完成。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恐惧心理一下子就全部都消失了,我飞快似的向教堂跑去,一下就冲到讲坛那里拿到了《圣经》。当回到家中时,虽然恐惧依旧有点,但心里却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