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这几个菜的正餐,往往是要多加一勺米饭的。
高二开学之后,食堂迎来了第一次涨价,随之而来的一个新的点菜窗口——“加菜”。
“加菜”顾名思义,就是除了一份饭菜内含的三个菜,可以选择花钱再加的一份菜。
“加菜”五块大洋一“勺”,虽然不便宜,但是贵在那近似小炒的质量和味道。
“西芹爆肚”“虎皮蛋烧肉”“鸡腿菇炒肉”“脆皮鸭”……这些菜也为每天机械的进食增添了一点新鲜感。
每天的加菜窗口前都会排着长队,每个人都端着盘子,伸着脖子看着面前一点点缩短的队伍。
“在学校吃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某日我和崔甫一起吃饭,他鼓着腮帮问我。
“这个嘛……”我想了一会。
“我觉得吧,在家里吃饭,才叫吃饭。”我拨弄了一下面前的土豆片。
“在学校呢?”崔甫继续问。
“那叫活着。”我笑了一下,夹起一片土豆,咬了下去。
崔甫看着我,邪邪地一笑。
拿汤,也是一门食货的学问。
学校的汤分两种,中午的汤和下午的汤。和粥类似,汤也是免费随便拿。
中午的汤必定是炖汤或者绿豆汤,下午的汤一定是蛋花汤或者紫菜汤。
炖汤肯定少不了鸡汤、骨头汤之类,因此汤桶底下的“材料”就是最抢手的货色。
每天中午,第一批打完饭的人一定是径直奔着摆满了汤碗的台子而去,视线在台子上的每一碗汤里扫来扫去,直到找到一碗“有料”的,这才端起来心满意足地离去。
每天中午我们哥几个总是三五成群地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吃饭,每个人的饭盘旁边总是摆着几碗汤。
三
崔甫的饭量一直是公认的男生第一。
崔甫是个很结实,很帅气的男孩,虽然没有一米八的身材,但是却有着一张吴彦祖式的长脸——他也时常感叹造化弄人,自己明明有了颜值却没有一双大长腿。
崔甫每次打完饭必去饭桶加饭(食堂有专门的自助式打饭点,自己动手加饭),每次都要满满地加上几大勺,直到米饭完全覆盖了半个盘面,还堆起一座小山。
重点是,每一次他都能把那些饭吃得干干净净。
“你的最爱除了米兰达61可儿,就是大米饭了吧”我偶尔会开玩笑。
“不!”他往往很坚决地回答。
“还有足球,足球啊!”他一定会这么说。
崔甫酷爱踢足球,以及米兰达61可儿。不知是不是经常要训练的缘故,他对能量的需求都转化成了对碳水化合物的食欲。
学校的食货们也是千奇百怪的,有人打饭时不要饭,只吃菜;有人单凭两个菜就能吃掉十倍的饭;有人不吃饭,只吃泡面或者面包度日……
这里还要提起桃子。桃子是众所周知爱吃泡面的,但那也仅仅限于高二的一段日子和此后的晚上。
到了高三,桃子开始叫了“外卖”——家里每周送到学校来的“小灶”。
一般是周三的中午,等我们吃完饭回到宿舍,桃子一定蹲在地上,大口吃着些什么,整个宿舍里香气缭绕的。
桃子的食谱也很丰富,每周少不了炖汤,还会有几个菜,再加上一个煎蛋。
这时候宿舍里几位没吃饱的和吃饱了没事干的就会凑上去“尝尝”。
就这样,宿舍里开始刮起了“小灶风”,从晖总开始,再到我和崔甫等人,都纷纷致电家中,约定好送饭的时间。
于是每周总有那么几天,宿舍里总会传来碗筷交织的声音。
“今天是烧海参和虫草花炖鸡。”我打开饭盒。
“竹笙炖鸭子真不错……”那边飘来另一股味道。
“晖总,借一下洗洁精。”有人在阳台上喊着。
“东哥,尝一下这个……哈哈哈辣的吧。”桃子诱骗少东尝了点什么。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脑力消耗,每个人都疲惫不堪,每个人都身心麻木。
也许一份从家里带来的小灶,就是支撑我们每个星期坚持下去的理由之一吧。
最后一年的奔跑很漫长,也很艰苦,特别是在这四面围栏的校园中。
我们很幸运地通过这一份或简单或繁复的食物,知道了家里人的心意。
知道还有那么几个人,一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为你加油。
别辜负,好好吃,再坚持。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