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似乎是遍翻古籍也找不出确切化用典故的,而且看语境描写的是“我喝醉了之后回到你归去的地方,这的坟头边上有一只小白兔。
说实话,大家对白兔的印象除了白又白和两只耳朵竖起来,恐怕就只有嫦娥怀里抱的和餐桌上吃的了。
我怎么努力都无法说服自己把白兔和孤坟联系起来。
如果真有什么联系,那就是这只白兔给这个坟头平添了一点可爱和温暖。
还不如白狐银狐或者跛脚狐伴孤坟来得有意境。
毕竟狐狸是独居动物。
除了这个有些牵强的配对之外,还有不少和句中大量出现生僻字和古字,那写诗的架势就像是为了让大部分人都看不懂而摆的。
其实生僻字和古字本身没有问题,为了显摆自己的博学广识或者孤傲清高就不对了——比你博学的人多了去了,人家照样用大白话发朋友圈写微博,而不是逮着一个机会就一股脑地把自己知道的倒出来,恨不得十个字里有九个字别人看不懂。
偶尔吐露一点叫学问,抓住机会往出倒,那叫酸。
话虽如此,怎么和诗说到底还是人家的自由,有这份和诗的兴致,你开心就好。
回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和题记上来。
我为什么要给这篇文章起这么一个诗意的题目,然后再卯足了气势打出这么屌丝的题记呢?
因为雅兴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
我们很高兴看到在如今碎片化的网络世界里,一部分人还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或者说感觉。
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真正在我们身上断裂过,它只是让位给了更加富有活力的现代文化们,自己默默退后,但却始终牢牢守卫在属于民族和历史的那部分情感的面前。
至于“诗性未死”。
我想说,这似乎不是个量产诗人的时代。
我们在高歌完清风明月一壶酒之后,面对的一定是篱笆女人一条狗。
也许诗来源于生活,也许生活造就诗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眼前的生活和诗意是不搭边的。
每一种感性的东西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合适的时代与环境,它会在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之后蛰伏起来,等待着下一个。
不管你愿不愿意,纠结不纠结,矫情不矫情。
就像每个孩子都梦想过住在城堡里,骑着白马,拿着长剑等等美好的场景一样,他们也终有一天会朝九晚五地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这些美好的梦想并没有消失啊。
它们会在一个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机重新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眼前,提醒着他们,自己那些对美和诗意的追求。
生活再艰难,梦想和诗意还是要有的。
万一实现了呢。
后记:
中学时代的我一度迷恋于写古诗——古体和近体,特别是藏头诗。
我曾在高二的除夕晚上为三十几位朋友写了他们姓名的藏头诗,一口气写完不带喘,在当时的朋友们看来简直就是神了。
现在我记不得这其中多少句了,可能是这部分非必要的记忆被其他必要的知识挤压出了大脑吧。
不过我至今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写的一首诗中的两句:
举目遥看湖边篁,日缀金乌落扶桑。
至于那首诗,大概有三四十句之多,因为太幼稚就不提了。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