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生

字:
关灯 护眼
醉书生 > 哪个青春 > 第二十三章 合群之马

第二十三章 合群之马(第2页)

    BCD三人快速地聚在了一起,用信任的眼神看着对方,E君看见了,也迅速地靠了过去,四人决定组成一组。

    A君因为不善交际,几乎没有优点的他自然不在其他人的组员名单之列。

    最后,老师看着孤零零坐在座位上的A君,开口说:“有没有四个人的小组?”

    B君举起手。

    老师:“那B同学,让A同学加入你们组吧,这样你们组正好五个人。”

    B君看了一眼角落里的A,眼神很平静,但是心里却一阵反感。

    老师:“看你们犹犹豫豫的……这样吧,今天民主一回。你们组员举手表决,同意五人一组的就举手。”

    E君心想多一个人也无所谓,正想举手却看见了B的眼神。

    B君看了三人一眼,对他们轻轻摇了摇头。

    最后没人举手,A君被安排进了另一个五人小组。

    很久之后,每当想起这件事,E君的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但是更加令他难受的是B君当时近乎拷问的眼神。

    这个故事取材于无数真实且相似的例子。

    四

    在着手写这篇文章的第二天,微博和贴吧上开始疯狂转发一件“黄山市高中一女生被两男同学投春药”的事。

    根据网上流传的各类截图和聊天记录,似乎这个女生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有不少人在事发之后选择去支持下药的男生,还有言论说当事的女生是同性恋,在班里并不受欢迎。

    最后的结果是,当事双方达成了和解,警方认定不构成立案,学校对几个男生做了记过和警告处分。

    至于春药——不知是过期还是买了假药,没有起作用。

    不论事情的真相如何,网民们的反应都算得上激烈。

    不少人怒骂肇事者无良没底线,如何地缺乏良知。

    不少人感叹这个学校的道德教育缺失,教学失误多么地严重。

    不少人连带着整个校方处理事件的过程都批判了一遍,批评学校护短怕事。

    不少人说,这个的班级学生们真是三观不正。

    网民几乎快把这件事和现行教育制度捆绑在一起推上了道德缺失的审判台。

    在网民们看来,这是一件严重侵犯个人尊严的事,已经触及到所谓做人的底线和女性权利问题。

    其实最后大家都陷在套路里出不去。

    当事者的同学们用看班级内部矛盾的套路来看待这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事,于是盲目地去维护集体荣誉,抵抗网络舆论;

    校领导按照以往处理校园恶作剧的套路对肇事者进行处分和教育,并没有注意到投春药和投胡椒粉性质的不同,前者已经触及到了犯罪行为;

    警方则按照处理不构成民事案件的小事套路来敷衍媒体,一味地去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把万能伞;

    媒体就按照女性权利被侵犯和迷药强奸案性质的套路来报道和加温,有意无意地将网友的注意力引向同性恋等等几个扎眼的词;

    最后到了网民眼前,大家就照着以往对被曝光的恶性事件群起而攻之的套路对这件事当中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环节中的人口诛笔伐。

    我不会拿什么每天都有很多人被敲诈得倾家荡产,很多人因为急着上位出卖肉体和灵魂,很多人背着老婆孩子找小三小四,很多人辗转多省拐卖儿童,还有很多人卖着自制的毒品,很多人挂着环保企业的招牌污染天空和大地说事——这都没用。

    就事论事,人们的争论点在于几个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对于法律和道德的无知和事后的无所畏惧。

    而有关教育部门看起来草率的处理又成为了新的骂点。不少人抓住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没有追究法律责任这一点对各种制度大肆讨伐。

    也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道德沦丧的人和事,为什么要揪着几个学生的恶作剧不放呢?

    因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已经超出了打架斗殴和毁坏公物,并且了解在欧美法律里此类事件的严重性——但是人们又过于迫切地想要看见一些女权,法律和社会公平环境的改变,想要看见法律对几个出头鸟的严惩,却忘了这是一件偶然发生在高中校园里的事。

    假设公安部门迫于舆论,依法处置了这几个人,结果倒是应了网民的心意,可整个法律体系和执法程序并不会为此而即刻发生转变。

    舆论能够带来狂风暴雨的压力和影响,但是做出长久的改变是立法机关和人民代表的事。

    要是哪一天中国能对此类事件追究法律责任了,那我会为良知的觉醒和法律有朝一日的完善鼓掌。

    也许学生们的事情没有上述种种那么复杂。

    这件事里确实有德育的缺乏,有集体的负能量,网络的炒作放大,还有学生之间排斥和迎合的产物。

    可荷尔蒙,冲动和欲望的事,又有几个人能说得清呢?

    只能说,要是这几个欠管教的男生不改过自新,那么以后等着他们的就不止是记过和警告了。还不如趁早回家待着,社会不需要下春药看热闹的人。

    最后我要说的是,不少好马都在道德高地上吃过回头草。

    所以别把自己想的太纯洁,也别把别人想的太卑劣。

    五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我们一直在避免自己变成性格不合群的,有害的存在。为此我们带上各式各样的交际面具,披上各种颜色的外衣,努力去迎合并成为别人眼里的同类。

    有人赢得了一个稳固的朋友圈;有人随时处在交际圈的边缘;有人始终徘徊在几个圈子中间。

    高三那年,我十八岁生日的晚上,收到了好友的一张明信片。

    “你曾经说过,拥有相同羽毛的鸟儿,最终都会聚在一起。”他这么写到。

    “生日快乐!”……

    可惜这么有哲理的话并不是我创造的。

    最后,做不做一匹合群的马在于自己。

    看起来再温顺的马,都有着死不服输的天性,就看你怎么选择。

    在栅栏外解放天性,还是在栅栏里老实温驯。

    我想,只要鬃毛的颜色相同,不论性情相近与否,只要奔跑在草原上,那些马总会有相遇的那一刻。

    “原来这才是我的同类。”它们直到看见彼此的一瞬间才明白过来。

    撩动蹄子,打着响鼻。

    身下是青草和泥土的香气。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精灵别闹了 暴君暗恋我的那些日子 军婚之痴汉男神宠妻录 都市巨擘 奶爸大导演 药行江湖 八荒武神 洪荒只有我知道剧情 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