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十日过,盂兰盆节当日,这日,佛教徒们举行了“盂兰盆法会”,以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报谢父母的慈爱之恩。
宫中也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而盂兰盆节的来历也是惊奇。
相传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
可目连的母亲却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只好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
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
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由此,这个风俗便流传了下来,一代传一代,代代不停歇,到了如今,已是一年一度十分重要的节日了。
不管是宫中还是民间,人们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祭奠自己所思念的故人,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演《目连救母》戏。
夜晚人们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等到了更晚些的时辰,当时各家各户都会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路过的野鬼。
今日夜晚,常娥照例先陪皇上入睡,然后再独自除了宫去,来到和文萱约定好的护城河边的位置。
常娥还未走近,便远远看到文萱已经在那等着她。
今日的文萱穿着俏皮的小花衣,头上戴着一只墨绿色的步摇,脸上也略施粉黛,衬得她十分好看。
常娥笑着看着她,慢慢走近,而后轻笑着对她伸出手去:“你看,这是什么?”
文萱低头,只见常娥手中握着的,赫然是一只墨绿发簪。正是当初她扮成鬼妻,假意逼孟白璧娶了自己的那日,她求常娥为自己去观自在求魂飞魄散药,而常娥则要了自己的发簪作为交换的那一只。
文萱诧异道:“这……”
常娥一边将这枚簪子插到她的头顶,一边轻言道:“那日你说起你前生的故事时,我便知这簪子来历一定不寻常。”
文萱呐呐看着她,眼中已是隐约泛了红。
常娥温柔得抚摸上她的脸颊:“当时你求我去观自在取药,可我却进不了观自在。这簪子本就该退给你。倒是时日一拖,便险些忘了。”
文萱低声道:“没错,这簪子……是公子赐给我的。”亦是他送给她的,唯一一件礼物。
常娥笑道:“吉时已到。来,上船。”
说罢,身侧便漂来了一艘通体发白的木船,划船人是个没有脸的白衣人,他只知一下又一下,重复着手中划桨的动作。
常娥和文萱轻巧得跳上船,于是这船便沿着护城河,渐渐飘到了远方。
也不知漂泊了多久,两岸的风景变得越来越幽静,到了最后,只剩下成片成片的树林,以及湖面上依旧在往前的各色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