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看的眼花缭乱,正要问心法是什么,琴音仙姑左右望了望,确定四下无偷窥之人,才招手把他们三人叫到身边,附在他们耳边悄声吐露。
……
“气自丹田处,和气运掌中,招时能降雨,去时能攉风……练之慢,用之快,呼剑魂,今安在?……”月如遵照琴音仙姑教与自己的心法,勤学苦练,再配以吸星大法中的吸纳之功,几日过去便可把剑指挥的飞来飞去,落回手中。
那两个男女道童,却只能练到剑飞出去,转一个弯两丈过后,剑便头朝下,栽倒地上了。气的那两个小孩郁闷得紧,大叫道:“这剑也是偏心,到月如手中便如老鼠见了猫,万般听话。一到我们手中,变爱答不理,懒惰之时一头栽下!”
琴音仙姑看到,安慰两个徒儿说:“你们年纪小,功力浅,又不会吸星大法的吸纳之功,所以你们学的慢,但日久天长,你们也会和小师姐一样,御剑飞行的。”
“您教了她御剑飞行,也让她叫我们吸星大法的吸纳之功吧?”女童问道。
“这可不能,不是鬼门弟子,是不能学吸星大法的。你们古竹师叔,月如是她徒弟,哪敢私自传授吸星大法的吸纳之功。如果你们想学,等机缘巧合碰见月如师父,再向她讨教不迟。”琴音仙姑说道。
月如练了月余,把琴音洞中多年存储的桃花露和蚂蚁酱几乎吃光,便告辞琴音仙姑和两名道童,离别而去。
……
鲁智深练了多日水上漂的功夫,已练得可以在水面步履如飞了。那银白色的鱼五六天才从潭底出现一次,鲁智深每次都不放过,抓起老饱餐一顿。但四五天只吃两三斤鱼肉,也不够充饥的。平日,他只得捞几只小虾填饱肚子。
这饥饿难耐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呢?鲁智深着实发愁,他便常躺水边的青石上,望天发愁。一日,鲁智深正躺在潭边的青石板上望天发愁,突然传来一阵“呱呱”声。他不由得循声望去,发现不远处一颗树上有两只乌鸦对着他不停地叫。
鲁智深心里有气,大喊道:“滚,你们两只报丧的,咒我死在这山谷里是不是?到别的地方叫去!”
那两只乌鸦见鲁智深挥手跺脚,吓得忙从树上飞起,在空中转了个圈,“呱”的一声从鲁智深头顶掠过,甩下一点黑影。
鲁智深正仰头观看,不偏不倚地打中了脑门。
这什么东西?鲁智深用手一抹,臭乎乎的,白中夹着黑,原来是一泡乌鸦屎。俗话说,骑在人脖子上拉屎,这是最欺负人的。他当初被州官县官欺负,被外国人欺负,到这里又被高庄主和连教主欺负,掉这山坑里又被两只破乌鸦欺负,真是欺人太甚!
还有没有天理了!老子是鲁智深啊!怎么到现在也没听到水浒人物大名呢!好歹我也是个穿越的!要不要这么玩?
鲁智深心中愤恨至极,到水中洗了洗连,悄悄来到潭边,在草地上摸了一个小石子,运用吸星大法的吐纳之功,一甩胳膊,石子像弹丸般飞了出去。
那两只乌鸦正在嬉戏,卿卿我我的,当看到飞来的石子已经晚了,刚要展翅高飞,那石子噗地击中了乌鸦的胸口,只打得那乌鸦弹到半空打了几个滚,掉在了树杈上。
鲁智深大喜,这气消了,饭也有着落了。他忙奔过去,没考虑那么多,“蹬蹬蹬”踏在树干上跑至一丈多高,抓住树枝,将那只还在扑腾的乌鸦抄入手中。
另一只乌鸦惊飞起来,在空中盘旋不止。鲁智深喘口大气,看看脚下,这才想到:自己凭一时气劲窜上了树杈,该怎么下去呢?
上山容易下山难,鲁智深凭一时之气奔驰上树,抓到那只乌鸦后,却发现这树杈与地面差了两丈多高,而且书皮光溜滑直,期间没有踩踏物。
这可难住鲁智深,想抱着树溜下来已是不可能,这树杆足有三四个人合抱之粗。他坐在树杈上,回忆起刚才上树时的情景,好似也没特意用过什么力气,和平地跑步没什么两样。
既然如此,干脆再依照这般跑下去便是。可鲁智深却忘记了,上和下脸面的位置不同,等到他拿着乌鸦往树干上蹬踏之时,两眼望向地面,一股本能恐惧袭上心头。
鲁智深一时间手足无措,他又不敢闭上眼睛,非得摔个头壳迸裂不可。就在这时,手中的乌鸦突然蒲扇了几下翅膀,想要挣脱手掌的束缚。鲁智深被这突如其来的力道拽清醒了过来,急忙向后仰头和身子,双腿飞快摆动,顺势冲到了地面,一直向前足足跑出七八丈,才稳稳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