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打着桩法一边跟众人说道:“咏春拳出手一般包括耕、拦、摊、膀、枕、问、伏、标、冲九手,我们可以称这九手为咏春拳入门九手,这九手属于咏春拳的基本形。”
赵天铭此时想起来师傅石惊雷跟他们讲起过的咏春八手包括耕、拦、摊、膀、困、问、伏、圈。困与圈这两手是由双手配合完成的,困手一般由双拦手组成,圈手一般由双耕手组成,主要取其意会,外形则不一而足。
咏春拳形还包括缠、撞、挂、漏、粘、摸、荡、捋等,这些手法已经不单纯为手法,不仅需双手配合使,还需配以身法,如耕拦手、摊膀手等。
方正天接着说道:“黐桩炼形这四个字重点在第一个字上黐上,在这里包括两项咏春拳技术要领,第一项是对手臂的要求,第二项是对腰马的要求。当手臂已成基本形的时候,触外力即用腰马化力,即可以保持原来的基本形,同时给自己留出变形的时间与空间。”众人肃穆而立,在一旁虚心受教。
“练习116势木人桩法中的每一势,练每一势时可以重复几次,用心揣摩,不是追求每一势之间的连贯,而是把心念放在每一势施展时的感觉和形状上,且不要用力。”石惊雷小声地对赵天铭三人说道。
打完了前面58势的方正天继续对他的弟子们说道:“第二阶段通形审势的意思是通过体会形与形之间交互变化击打木人桩时的感觉,来明白木人桩由于人心念的变化而产生的势。”
廖向东问道:“师傅,是不是任何动作某一时刻的定形均可称之为定势?当定势对外有了影响时就是势。势是一种能量的积累,随时都可以转化为能。势有门户,有虚实,有斜正,可守可攻。势,有形。有形则有破绽。有门户则可入可出,有虚实则可避可击,有斜正则可因其斜正而破之。中国功夫往往后发先至,后发制人,皆因见势分形,因势破势。是这样吗?”
方正天接着打起木人桩答道:“我们必以有素之大静涵养出超绝的观察力,见其势即知其阴阳虚实。观察力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不但可以见形知势,见势分形,还可以以意察势而知其气之虚实。实际上,势本身就是气。势可作场,场可生气,故势本身就是气。世间熙熙攘攘的人群,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恒古不易的春秋交叠,瞬息万变的雨雪风云,阅尽沧桑的河流山川,魂牵梦萦的缕缕情思,花开花谢,草木枯荣……皆可谓天下之势。”
石惊雷此时也将自己的体会说了出来,“既然世间诸物,触目皆势,或听或感,凡身之所到之处或精神意识所到之处皆可见势分形,皆可因形知势。咏春拳木人桩虽然只有三只桩手一只桩脚,但不同桩手之间的组合加之练习者从不同位置以不同的攻击手法出手,造成木人桩千变万化的势。”
“是的,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木人桩千变万化的势。了解木人桩的势等同于理解了自己出手的势。通形审势作为本阶段的练功方法是唯一可以深入理解木人桩势的基本方法。通形审势重点在‘通’字,强调形与形之间的转换,比如由攀颈手变为膀手。在本阶段强调的已经不是出单势的感觉,而是变势时木人桩对练习者的影响。由攀颈手变为膀手为一‘通’,由膀手变为摊手横掌又为一‘通’。”
方正天听完石惊雷的见解后说道,“当我出攀颈手时,木人桩的势是伸出一条手臂挺着脖子的模样。当出我膀手时木人桩的势是伸出一条手臂弓步向前的模样。当练习者由攀颈手变换为膀手,感觉上,木人桩也做出了相对应的变化。咏春拳练习者掌握这种变化即是审势,能够完全掌握这种变化的势即是本阶段成功的标志。”
一直沉默的朱斌此时也十分好奇的说道:“那么看来,通形审势阶段咏春拳练习者的提高的是内在,功成之后会感觉自己换形之时手臂可以紧贴木人桩。在外形来看,咏春拳练习者手足的运动轨迹没有丝毫多余路线。人的势是在静止时理解的,木人桩的势只有通过相对运动才能充分理解,所以要通形审势。方师傅是这样去理解的吗?”
方正天这时也打完了全部的木人桩法,转身过来对众人说道:“木人桩法作为咏春拳里面最核心的技法其实最讲心法,大家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沉下心来慢慢体会。”
PS:兄弟姐妹们,写书不易,喜欢功夫、截拳道的朋友们记得将《截拳战龙》收藏到你的书架里面哦,九霄在这里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