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明虽然厉害可是双拳难敌四手,所以现在唐国的扩张步伐不得不停止了,因为众多的诸侯势力都在对抗越来越大的唐国。
虽然中原的大战很是热闹,不过李煦一点也不上心,因为李煦觉得现在还是发展明国最为重要。
明国只要国力强盛,军队武勇,那么就没有那个国家敢于过来骚扰,现在对于李煦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展。
李煦现在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大量的百姓不断的涌进明国的疆域,这使得明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短短不到俩年的时间明国的人口从建国那会儿的五百万,现在直接暴涨到了一千万,整个新朝的百姓才多少人。
整个新朝的百姓有五千万人,可是这些年战乱不断,人口下降的厉害,还有战乱兵匪的缘故伤亡了不少的人。
李煦估计新朝也就是地盘大,要是小一些的话估计得死掉更多的人,所以现在的新朝百姓们真的是明白了。
只要逃亡明国那么就会有好日子过,所以新朝的百姓越来越多的开始北上,这种人为形成的移民潮被称之为闯北方。
李煦现在鼓励商业,鼓励耕地,鼓励教育,所以明国的国库是个无底洞,虽然有着明国的国家银行支持,但是李煦花钱如流水,让看守银行的沈钱很是蛋疼。
不过随着百姓们的富足,李煦开始了收取税赋,光是天命三年的一年赋税,就将以往明国国家欠下的债务直接还清了。
不止是如此,国库里居然还有着不少的盈余,这让沈钱很是不理解,为什么皇帝陛下钱越花越多呢。
就这个问题沈钱单独请教过李煦,不过李煦没有回答,只是说了句,这就是朕是皇帝你是臣子的原因。
‘这让沈钱着实郁闷了几天,身子都瘦了一斤,这让沈钱的老婆一顿心疼,最好沈钱还是恢复了过来,因为沈钱觉得李煦说的是对。
李煦至从登基后,将年号定为天命一晃眼就过了三年,这三年明国的发展是巨大的,不但国库越来越充足。
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商人们也富得流油,因为地域关系,明国出产的皮毛、人参、马匹等贵重的物品统统的倾销在了中原之地。
这种的往来贸易使得明国越加的发达,李煦从一开始就利用工部在明国修缮水利,同时将明国疆土内的道路开始了修正。
因为有着战俘的存在,所以明国的道路修建的很快,虽然结果就是死掉了很多的战俘,不过李煦不在乎。
李煦在乎的是能修好多少条路,因为想要富必须先修路,李煦自己不会做水泥,所以也不知道水泥是怎么做出来的。
所以明国的道路很是简单就是黄土路,只不过被压的很是坚硬,虽然这有些不靠谱,不过李煦觉得自己尽力就好了。
修路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修路是好几辈子的事情,李煦决定自己要定下国策,凡是明国的道路必须要修正。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以后是哪个子孙当了皇帝,路是一定要修建的,不过李煦虽然不懂的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