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门生故吏遍天下!
时间倒回4月6日的晚上,就在我们袁公子久旱逢甘霖之际,也有人他乡遇故知之时。
曼哈顿第12大街的一家中餐馆包厢之中,两个三十岁左右的便装男子正在边吃边谈。
“丽亨兄,袁港一别两年,你风采更胜往昔,看来这个驻美武官当得很滋润啊!”
“圩六兄,你就是爱和我这个学弟开玩笑。美国人连军舰都不让我上,小弟能滋润得了吗?”
袁港在江户时代是一个叫做吴浦的小渔村,后来因为“故征东大将军”将幕府设置在此,于是更名为袁港。
好吧,袁硕士世界的袁港被称为吴港,小日本最早的海军基地。
而这两位“故知”正是银汉帝国东洋舰队的现役军官:
丽亨兄姓井名成美,现任银汉帝国驻美上尉武官。
圩六兄姓赵名山本,现为少校的他是奉命进入哈佛大学进修能源专业。
圩是汉字五十的简写,就和廿是二十的简写一样,“圩六”的意思就是五十六。此君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在他五十六岁那年才生下这个儿子,因此表字为圩六。
虽然银汉圣祖爷手撕小鬼子撕得很是痛快,不过平定扶桑三岛之后,他就对和族人民一视同仁,并不加以苛待。
既然和族人民也是“皇汉赤子”,自然也要冠汉姓,取汉名,说汉话,写汉字。
日本平民普及姓氏这个东东,原本是要等到1875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所以对于集体改汉姓这件事情,日本人尤其是平民并没有多大抵触。
至于说汉话和写汉字难度确实是大了一点,所以“对抗帝国死路一条”这八个字是当时扶桑人民最早学会的汉话和汉字。
银汉太祖刘髓地图开疆开得确实不是很成功,然而他至少让扶桑三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古以来,也让和族人民很愉快地加入了帝国大家庭。
七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和族人和大陆上的汉族人几乎没有区别,也就平均身高矮了一点。
帝国社科学者们公认,扶桑和族对帝国的认同度和服从度仅次于大陆汉族,可谓是模范臣民。
甚至有人认为,从纳税和兵役的统计数据来看,和族比汉族还要忠心——当然啦,这种“唯数据论”是得不到主流学术界认同的。
因此,一直以来帝国军方非但不歧视和族,反而从扶桑三岛征召了相当数量的官兵。
小鬼子矮是矮了一点,不过他们可是“武士之国”,作为炮灰绝对合格;而且把这些武士老爷们送出扶桑三岛,正好减少当地的不安定因素。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井成美和赵山本这两个和族人幸运地考入了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并且光荣地成为了帝国海军军官,如今巧合地在纽约见面了。
哦,他们两人互相以“表字+兄”来称呼,这正是同时代大陆汉人的习惯。
“圩六兄,小弟今天聊备薄酒替你洗尘,过两天再带你好好玩玩。”
井成美也知道赵山本学长爱好眠花宿柳,当年也是在袁港欢乐街挂了名的人物,所以特意解释了一句。
“丽亨兄,我们这么久没见确实应当好好聊聊,反正我要在美国呆上一段时间,玩乐之事以后再说。”
这两位少壮军官的共同语言真的不少,除了是“同族人”之外,他们还同为海军中的“东进派”。
近些年,东洋舰队最大的假想敌自然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但是朝中有一些人认为,帝国有第二岛链自保足矣。
在他们看来,就算帝国夺下夏威夷又能如何,难不成真的组织大军登陆北美西海岸吗?
如果帝国真的想要在地广人稀的北美争夺“生存空间”,还不如和美国政府搞好关系,尽可能地输出移民,用这种方式“染黄”西海岸,乃至整个北美大陆。
所以巴黎和会上,帝国大鸿胪使团放弃了檀香山王国的宗主权,用以交好美国。
但是东洋舰队大部分军官是反对这一政策的,他们始终认为,美国才是帝国真正的敌人。
正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