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汉末经学大师郑玄,字康成。一生遍注儒家典籍,集诸子百家,先秦两汉经典之大成。门下弟子,尽是高门大姓。当朝贵族勋戚,门阀子弟,都甘愿为他执鞭坠蹬,事鞍马之劳。只为能拜在他门下,跟他修习玄学。就连家中奴仆,也能出口成章。《世说新语》载有这样一则故事:郑玄家的奴婢犯错,被罚在院子里下跪思过,另一个婢女看见,就问她:“胡为乎泥中?”被罚的婢女回答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这一问一答,用的竟都是《诗经》中的句子。郑玄之渊博,可窥一斑。
郑玄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对易学更有深厚造诣,擅长阴阳易数,星占风水。时有江东猛虎孙坚,英武非常,素有大志。郑玄曾为他相骨,知他将来必成大器。孙坚之父去世后,郑玄便在吴郡富春城东南替他相得一块墓地。孙坚十分感激,亲往墓地陪伺在侧,聆听郑玄的训示。郑玄告诫他下葬时棺椁朝向应“巽山乾向,可得百世诸侯”。突然墓地旁边一放牛的童子开口插话道:“先生所言巽山乾向,乃是按照文王八卦推算而来,倘按照伏羲八卦,取坤山乾向,面南背北而葬。便可四世称帝。”
众人都大为惊奇。郑玄循声一看,只见这童子颧骨高耸,体貌矮丑,显非常人。郑玄乃一代宗师,对这童子的插言丝毫不以为忤,心中反而起了爱才之念。温言诘道:“那你可知道,这坤山乾向有何害处吗?”那童子昂然答道:“面南背北,乃是帝王之势。要夺取天下,自当血染征袍,想是有妨家主性命。”
郑康成益发觉得喜爱。转身问孙坚道:“我本不欲你知晓,现如今却被这黄口小儿道破。你是要百世诸侯,还是要四世皇帝?”孙坚乃一代枭雄,素有扫平六合,荡涤天下之志,自不甘久居人下。当即慨然答道:“即便是百世诸侯,也是忝为人臣。子子孙孙,仰人鼻息。宁做四世皇帝!”郑玄点点头,又道:“问鼎之路,凶险异常,将军盖世英雄,可惜难享高寿。不单如此,令尊若照此法安葬,便于令郎身上,也是大有妨碍的!”但孙坚心意已决,便按照那童子所言,面南背北,将孙父葬于地穴之中。后来,孙坚之子孙权至后代孙皓,四世称帝;而孙坚被刘表部下黄祖所杀,年仅三十六岁;长子孙策,人称“小霸王”,武功盖世,亦不免为刺客所伤,不治身亡,年仅二十六岁。果然应了郑玄之言。那童子,便是管辂。
此后,郑玄便将管辂带在身边,悉心指教。名为主仆,实则师徒。管辂跟随郑玄十余年,经史子集都不屑一顾,却专攻易理,从周易中吸取星相占卜,阴阳风水学说之精华。最后醉心于旁门左道之术,俨然自成一家。郑玄也不加管束,由得他去。郑玄晚年,学术已臻化境,然而单论这阴阳术数之道,管辂却胜过乃师许多。郑玄死后,管辂便漂泊江湖,麻衣为生。后人只知道管辂是相术大家,却不知他是堪虞界真正的祖师爷。
管辂相术之神奇,《三国演义》中曾有过描写。然而那毕竟是家言,不足为信。而真实的管辂,据师父讲述,比演义中所写的更为神奇。
西晋重臣羊祜,青州人,十四岁时父亲早亡,葬于泰山之麓。羊祜长大后到泰山祭拜父亲,看见一名术士体型宽大,容貌粗丑,异于常人,正在自家祖茔上望气,便上前讨教。术士恭喜他,说是此处有天子之气。羊祜以为江湖骗子,随口妄言,不以为意。后来听从人说这术士便是管辂,立即大惊失色。
是时曹魏皇室日渐衰微,司马氏掌握大权,代魏自立之心,路人皆知。而曹氏与夏侯氏宗族心中自是不服,双方势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而羊祜娶了夏侯覇的女儿为妻,姐姐又嫁与司马师为正室,与曹魏和司马氏都是姻亲,整日夹在中间,如坐针毡。如今这天子之气居然出现在自家的祖茔之上,既然是经管辂之口道出,自然便是真的了。此事如被曹魏皇室和司马氏中任一方势力得知,立时便有灭族之祸!于是羊祜当即派人挖断自家祖坟的地脉,以证心迹。羊祜亲自督工开挖。待地脉挖断之后,管辂又来了,看过现场后,惋惜不已,临走说了一句:“羊公德厚,此地尚出折臂三公。”说罢飘然而去。后来羊祜从马上摔下,折了一臂,官至太傅,位列三公,果然应了管辂“折臂三公”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