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女人,狗
新年后的微博热门很有意思。&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
但看起来最正经的还是一条关于对诗的微博。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求对下一句。
这条微博大意如上。
似乎是微博长年都洋溢着娱乐气氛,很多人习惯了嘻嘻哈哈的刷屏,突然间如此郑重的话题一出,反倒像出现了稀有动物一样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特别是原博主还发出了“好诗赠酒”的悬赏,这个话题顿时变得雅趣十足。
不到四天时间转发近十万,评论数万。
不少人竞相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和诗半首续诗三行,一时间泥沙俱下,转发量和评论蹭蹭地上涨。
要是韦应物泉下有知,看见自己写过的《简卢陟》里的两句被人化用了一笔之后还掀起了一阵对诗狂潮,也许会高兴地拍手跺脚。
各路民间对时高手的出现激起了又一批人的模仿和围观,其中有几首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赞赏。
举个例子。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不少人感叹“这年头不会写诗都不敢混微博”。
“国人诗性不死。”还有评论收获了一票人的赞同。
不得不说这是个恰到好处的偶然事件。
一个卖酒的文艺老板看似无意中搭的台,让一批郁结了许久才情的微博人和跃跃欲试的围观者过了一把娱乐时代中的传统文化瘾。
也许这是一次成功的微博营销,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一片能唤起一部分人文化记忆的涟漪——在整个微博空间以数亿计的信息量当中,这件事只泛得起一点微弱的波澜。
阒静,但可贵。
这件事使人们在重新发掘出自己对诗词的感情的同时,还发现了微博也可以不是一个供人嬉笑和发泄的地方,在合适的地点和恰好的时间,它同样可以成为人们对传统文化热情的火炉。
也许把一些本该在知乎或者豆瓣上出现的话题迁移到微博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感动和火花。
怎么讲呢,这个事件固然有它的独立性和偶然性。
微博就是个生活的熔炉,同时充斥着各种对生活的看法和声音。任何太单纯或者太纯粹的文化符号是无法存活在这个熔炉之中的,因为它们迟早会被淹没在杂七杂八的事物之中。
虽然五毛和灌水党哪里都有,但是显然微博上的他们数量占优势。
而知乎豆瓣这类知识平台就是一个相对纯粹的所在,总有那么一类话题能独立存活在自己的方圆之内,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
也可能有一天,在微博上的知乎人惊喜地发现了这么一条看上去错位的和诗帖子,于是一部分人的活跃场所罕见地出现了由文化带来的重叠。
再来说一说和诗的质量。
要是从诗律看,没有几首是符合那堆乱七八糟的条件的——不过打油诗本身也不强调什么平上入去。
不过有的诗看上去确实有生拉硬凑的嫌疑。
再举个例子。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醉回君归处,白兔伴孤坟。
这后两句就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首先是“白兔伴孤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