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王挖空了心思,想要整垮贤王的时候,贤王正挖空了心思,打算图谋北燕与周国。&29378;&20154;&23567;&35828;&65306;&10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
虽然苏仁智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要将太子之位传与自己,但是在苏容贤这里,他已经有身为一国之君的觉悟了。
大夏虽然是个繁华之地,但是国土面积太小。相反,不论是周国还是北燕,都有着辽阔的疆土。
大夏拥有最好的土地和最佳的气候,每年的农作物最为丰盛。很多年来,大夏每年都会将粮食卖与另外两个国家。
从某种程度而言,如果没有大夏的粮食供给,那北燕与周国用不了十年,就会因为缺乏粮食而瓦解。
但是,卓越的地理优势,既是大夏的优点,也正好是大夏致命的缺点。
从很久以前,他就开始安排苏柳,持续打探北燕与周国的情况。
据这些年的观察来看,周国现任的皇上也是一个知足的人,并无征伐的打算。但是周国二皇子与三皇子都是野心蓬勃的人,将来无论他们谁登上皇位,都会有起兵攻打大夏的时候。
至于北燕皇上南宫贺,传闻年纪甚轻一无所知,整日游手好闲不理朝政。但若真是一个这样无用的人,又怎能在十五岁时夺皇位,将这龙椅坐稳八年。必然是像苏柳所言,这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厉害角色。
苏容贤心忧自己的天下,一想到将来自己登上皇位,西有周国虎视眈眈,北有北燕敌友不分,他就有点寝食难安。
是故,他更加对这两个国家上心。
大夏自来民泰国安,虽偶有水旱天灾,却鲜有起义大事。苏仁智为君十余载,向来只顾着风花雪月,提倡圣贤风气。
但是苏容贤不一样,他总是贪心不足的,既然知道即将有大战,自然会提前做好部署。
苏容贤每日里安排人去打探北燕和周国的情况,暗地里安排探子去北燕和周国做官经商。
偏偏朝中又生起许多事情,尤其是苏荣恒那个不长进的,总是隔三差五要给自己弄出点事情来。是故贤王,这些日子里,总是忙得脚不沾地。
这时候,贤王特别怀念苏柳在的日子。
苏柳在的时候,京中的事情他自己管,别的事情都是苏柳在办。自己只需要应付朝中大事,对于另外两个国家的试探与人员安排都是苏柳在负责的。
现在苏柳治水,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到了。贤王虽然曾书信询问归期,苏柳却回应要来年开春才能回来。
但是苏柳人虽然不在,却足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他知贤王不善此事,故将事事安排妥当了。
黑鹰队一行十九人,曾有五人跟着贤王回了柳州,另外十四个人都跟着苏柳。这时苏柳既然知道王爷正是用人之际,就只将苏墨留在了身边,其他人全部派遣回贤王府,听从王爷安排。
那苏墨巴不得所有人都走完,只留下自己和苏柳。一听见苏柳这样安排,喜得无可无不可,便跑去与苏柳商讨。
“按理来说,王爷日后若要成就大事,必然需要两项最为重要的东西。”
“哦,你说说,什么东西这么重要?”苏柳很有兴趣地问了一下。
“一是钱,二是人。王爷自然是有钱的,但是王爷的钱恐怕还不足以成就大事。至于人,据我看来,我大夏的兵力恐怕是较为薄弱的。不管是从身体素质而言,还是从打仗经历而言,都是弱的。”
苏柳听了这句话,才终于整儿八经起来。他端坐着叹息了一声,说:“谁说不是呢?且不说北燕,就周国,向来能征善战,个个都是铁血汉子,一入战场披荆斩棘,攻无不克。我虽未曾见过两国交战,却也在北燕看过他们操兵演练。那阵势,哎。”
苏墨看着苏柳心忧,心里也愁烦。片刻之后,就说:“其实两兵交战,并不是考虑匹夫之勇,重在军事指挥。我想,虽然我们大夏的兵力较弱,但是若能寻得一些善兵事的将军来指挥,胜负自然难定。”
苏柳轻笑道:“此言不错,只可惜,良将难求啊。”
虽然苏柳这样说,但是当晚,他便写信与贤王。一方面嘱咐贤王暗地练兵暗寻良将,一边又叫贤王安排黑鹰队的人前去周国北燕,探索两国地势与风貌,制出详细的地图。
因为黑鹰队的人,王爷并未参与管理,对这些人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苏柳还特意将事情安排到了人头。又恐王爷不便直接命令黑鹰队,是故又另写一封信,送给黑鹰队的人。
信件一到,王爷看完不久,就见黑鹰队中十来人齐齐进来,口内请命说要前去周国与北燕。
贤王一行感激苏柳想事周到,又一行惊讶于黑鹰队的忠诚勇敢。
是故当日贤王借病重不外出,只在王府摆宴设席,与这远行之人送行。
这黑鹰队只十七仍旧跟着贤王,其他人都另行离开。自此,又是一番长久的别离。
过了十来个日子后,天气渐渐寒冷起来。